亞太日報 | 慘敗後印度爲報復中國都幹了什麼?能得逞嗎?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巴基斯坦記者 Zamir Ahmed Awan

編譯 阿拉丁

印度在加勒萬河谷衝突中慘敗之後,一直考慮用其他方法報復中國。削弱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就是其中的一個辦法。印度政府採取了針對中國貿易和採購的限制措施,加大對中國的投資審查,並禁止中國公司參與目前的5G試驗。

這些舉措可能會給中國公司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印度政府想要發出的信號就是,如果中國不同意恢復4月之前的實控線,印度將無法與中國保持正常的貿易和投資關係。

中國對事態的發展瞭如指掌。中國外交部和中國駐新德里大使館都發表聲明,呼籲印度重新考慮這些措施。大使館稱這些措施“有選擇地、歧視性地針對某些中國應用程序,且理由牽強”,“違背了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發展的大趨勢,有損消費者利益和印度市場的競爭性。”

印度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不斷地抵制中國貨。《環球時報》援引一位專家的話說,這次抵制“完全不合理,”只會讓印度民衆遭受更大的損失。

20200630013632_d4e6e3bd669bda8c215dd5d6e342775f_1.jpeg

在印中經濟關係裏,儘管雙方都能運用經濟槓桿,但中方更佔據優勢。從表面上看,貿易順差對中國更有利。抵制中國貨會讓中國損失更大,但實際正相反。因爲中國對印度市場的依賴程度遠小於印度對中國進口產品的依賴程度。印度工業依賴於中國的技術、機械、原材料、供應鏈和技術專家。

在2019-2020財年,中印雙邊貿易額達820億美元,其中印度從中國的進口就高達650億美元。印度很多行業都需要從中國進口東西,如汽車零部件、原料藥等。製藥行業所需的API中有70%至90%都是從中國進口的。

如果印度持續抵制中國貨的話,該國工業將會受到重創,造成經濟崩潰。中國在印度的投資可能也會下降,從而導致印度市場缺乏資金,日益萎縮的經濟可能很快陷入衰退。這將對印度的就業市場帶來不利影響,並最終造成政治動盪和社會混亂。

雖然抵制中國貨會給某些中國公司帶來損失,但絕不會給經濟體量爲印度五倍的中國帶來太大的影響。同時,印度仍然會深深依賴進口中國的商品,無論這些商品是從中國採購的還是原產於中國的。在投資方面,中國對印度科技初創公司的投資已超過40億美元,擁有Paytm,Swiggy,Ola和Flipkart等公司的大量股權。

2020年6月29日,印度禁止29種中國的應用程序。因爲中國的應用程序功能非常先進,而且大多數都是免費的,因此,已有數億印度人正在使用。最常見的是TikTok,WeChat,Helo等。商人、媒體人、娛樂圈、金融界、電子商務和電影業都在使用這些應用程序。

7adb52b706a247578b1a7c5b5d3ae6cc.jpeg

禁止中國的應用程序將切斷印度與中國同行的及時互動,給業務的開展帶來負面影響。雖然可以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WhatsApp等西方社交媒體平臺替代,但是這些不能在中國使用,因此會給溝通帶來諸多不便。

印度政府還在接二連三的犯錯,這終將會損害本國國民的利益。

印度可能會針對中國國民和中國在其鄰國如尼泊爾、孟加拉國、不丹、巴基斯坦、緬甸、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開展的項目。這些國家居住着很多中國公民,也有不少中國項目。因爲印度在這些國家都具有滲透力和影響力,其臭名昭著的情報機構“ RAW”已建立了情報網。印度可能會僱傭當地人攻擊中國公民、中國項目、中國資產或發動媒體戰爭,煽動反華情緒,撒播假新聞、進行負面宣傳等。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