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指北
9月26日,在位於丹麥附近的波羅的海海域,俄羅斯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兩大管道“北溪1號”和“北溪2號”突發泄漏事故,與此同時,丹麥和瑞典當日均在兩條管道發生泄漏的同一水域,探測到兩次水下爆炸,其中一次爆炸的強度甚至相當於2.3級的地震。
“北溪1號”和“北溪2號”是連通俄羅斯與德國的天然氣輸送管道,在海下深度達70-90米。兩條管道鋼管的管壁厚度有4.1釐米,外層包有厚達11釐米的鋼筋混凝土,每段管道重達約25噸。
這麼結實的管道,基本上不會無緣無故出現泄漏事故。結合事故發生後丹麥和瑞典兩國監測到的兩次水下爆炸,各方基本認定,北溪天然氣管道出現泄漏,肯定是人爲的“蓄意破壞”造成的。
那麼,究竟誰是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事故的幕後黑手呢?
在尚不知道背後真相的情況下,西方和俄羅斯開始互相指責。
一些西方國家說,這是俄羅斯干的,他們稱因爲在天然氣泄漏地點發現了俄羅斯的軍艦和潛艇,它們可能被用以破壞了北溪管道。
但也有西方人士不認爲這是俄羅斯干的,美國福克斯新聞臺主持人塔克·卡爾森就覺得,俄方不太可能去破壞北溪管道,因爲這些管道不僅能爲俄羅斯帶來權力和財富,而且能夠制衡其他國家。《紐約時報》也認爲,表面上暫時看不出莫斯科爲什麼會想要破壞俄氣公司花費數十億美元建造和維護的設施。
雖然有懷疑的論調,但俄羅斯破壞了北溪管道的猜測,依然被很多西方國家“買單”。
當然,面對西方的指責,俄羅斯也不甘示弱。
9月29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華盛頓將從這些管道的破壞中受益,這似乎在暗示,美國很有可能是真正的幕後黑手。
但對此猜測,也有分析人士提出質疑說,美國沒有必要這麼做,因爲這樣會讓北約內部產生裂痕,而裂痕一旦產生,將無法彌補。
不過,雖然美國可能不是這起事故的幕後黑手,但確是這起事故的受益者。很多分析人士指出,北溪管道泄漏,可能會加快歐洲擺脫俄羅斯天然氣的步伐。在沒有俄羅斯天然氣的情況下,美國的液化天然氣自然是歐洲的一個選擇,這對美國而言,顯然是“巨大的戰略機會”。
對此,美國也是毫不掩飾。9月30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對記者表示,“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破壞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可以讓歐盟國家斷絕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從而“挫敗普京將能源武器化的手段”。他還表示,美國現在是“輸歐(液化天然氣)的主要供應國”。
布林肯的言論,似乎在說,管你們(歐洲各國)能不能捱過這個冬天,反正我們(美國)錢肯定是要賺到了。
那麼,美國真的能賺到這筆錢嗎?美國的液化天然氣,真的能取代俄羅斯相對廉價的天然氣嗎?
對此,西南政法大學特聘教授、亞太日報特約評論員成錫忠說,多年來,“北溪”天然氣管道是歐洲能源運輸大動脈,該項目向歐洲23個國家供應天然氣,可以說是歐洲國家經濟發展和百姓生存的生命線。同時,“北溪”也是俄羅斯與歐洲國家經濟上的重要紐帶。需要的時候,俄羅斯可以利用其油氣資源優勢,影響甚至控制歐洲。俄烏衝突爆發後,俄羅斯中斷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給歐洲國家造成致命打擊。因此,美西方指責俄羅斯將“北溪”軍事化。
現在,“北溪”輸氣管道多處被炸,美國其實感到很高興,認爲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可以藉此“一勞永逸地”消除歐洲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同時,布林肯表示,美國可以增加生產,取代俄羅斯成爲歐洲液化天然氣的主要供應商。
如果“北溪”得不到修復,俄氣供歐得不到恢復,受損失最大的是歐洲各國。首先,雖然美國承諾向歐洲供氣,但政治上肯定是有條件的,歐洲必須聽話,配合美國的對俄戰略行動。如果從美國進口天然氣,歐洲國家得花高於俄氣數倍的價格。其次,高昂的油氣價格,將迫使大批歐洲製造企業遷往美國;再次,歐洲各國正向中東等地區的油氣產出國尋找新來源,這樣勢必拉昇國際油氣價格。
目前,俄羅斯方面表示,從技術上講,“北溪”可以修復,但需要大量時間和資金。現在看來,今冬整個歐洲,不管是工業企業,還是普通百姓,將不得不度過特別艱難的時光。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