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貿易戰不會動搖北京實現「中國製造2025」的決心

Asia Times

text

短期來看,中國的經濟走向會面臨二選一的決策。其一,北京可能會選擇對以美國跨國企業為主的公司進一步開放市場;其二,在未來7年內,中國將努力鞏固其科技地位,成為一個「高科技勝地」。顯然,後者才是中國的首選。亞洲時報(

ATimes.com

)報導

中國發展高科技的努力與其一帶一路倡議一脈相承。中國不單止希望通過該倡議輸出資本和商業巨頭,更希望輸出高附加值的高科技產品。

當前有關貿易戰辯論的核心要素隱藏在「中國2030」和「中國製造2025」之中。

「中國2030」發表於2013年,是胡錦濤時代的產物重重。該政策指中國需要鑑定市場化改革,且必須遵守開放市場、公平公正、互利共贏、全球共融及可持續發展等數大改革原則。

但習近平有更大膽的想法。媒體花了一段時間才悟出,習近平上任後大力支持的一帶一路是一個可能比「泛歐亞共融(pan-Eurasia integration)」更宏大的藍圖。

2015年,北京公佈了「中國製造2025」計劃,這事實上成為了中國的經濟政策綱領性文件。中國希望通過該計劃能擺脫對外國技術的依賴,跳出「世界工廠」的身份,實現產業升級。它希望在2049年中國建國百年時,成為全球首三個高科技工業國之一。這也是中國應對中等收入陷阱的藥方。

南韓的經濟起飛和德國「工業4.0」都是中國領導者學習的對象。

北京無法接受長期屈從於美國少數精英企業主導的高科技經濟環境,它希望在2025年扭轉此局勢。它希望世界能從單極走向多極。在這方面,俄羅斯就扮演了一個關鍵角色。一帶一路與俄羅斯倡導的「歐亞經濟聯盟(Eurasia Economic Union,EEU)」有著相似的核心,即由國家主導的工業發展政策。

正如環球時報社論所說,中美貿易戰實質上無法解決任何問題。由於美國企業的供應鏈已經全球化,貿易戰帶來的限制只會削弱其生產力,而歐洲企業便可趁機取代美國。

與此同時,北京會採取姑息政策。例如向外國投資者開放金融市場。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在博鰲亞洲論壇宣布了多項金融市場開放措施。他指出,開放措施落實後,美國將受惠於它在相關金融服務業上的比較優勢,這某種程度上能平衡它在商品貿易商的逆差。

當然,「解決」美國貿易逆差的辦法肯定是有的,高盛分析師指出:「設立貿易限制當然能快速見效,但代價是削弱國家經濟增長。簡而言之,能最快大幅降低美國貿易逆差的辦法是經濟衰退。」

無論是貿易戰還是經濟衰退,有一件事很清晰:中國無論如何都會實踐它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

撰文:評論員Pepe Escobar

原文:

http://www.atimes.com/article/even-trade-war-wont-derail-made-china-2025/

更多:http://www.atimes.com/

相片: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