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精神貫徹中印對話

Asia Times

text

中國非常看重象徵意義。「上海精神」經常被援引來慶祝九十年代中期歷史悠久的中俄解體,後來成為上海合作組織(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的行為準則與合作原則。亞洲時報(

ATimes.com

)報導

當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負責人)上周選擇在上海接待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Ajit Doval)參加一個會議時,就會想到這個類比。這可能預示著中印潛在的緩和趨勢。

多瓦爾和楊潔篪顯然有討論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的非正式會議。傳聞指莫迪可能會在6月8至9日參與上合組織的會議前訪問中國。

事實上,印度總理在一個月內兩次訪華,意味著中印高層對話中出現了足以影響整體關係的重大突破。

印度外交部次長顧凱傑(Vijay Gokhale)是印度外交庫存中的王牌「中國老手」,自今年2月開創性訪問北京以來,雙邊交流最近有所增加。環球時報上周寫道,北京認為顧凱傑的訪問「充分表明新德里高度重視其與北京的關係......(並且)表示印度正堅定地採取其中國政策,並克服過去的爭議,以打開雙邊關係的新篇章。」

的確,氣氛已經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印度的外交和國防部長將於下周相繼前往中國。顯然,新德里和北京正走出洞朗(Doklam)的陰霾,去年夏天兩國軍隊進行長達七周的危險對峙,雙方都感到焦慮。

西方分析家以及他們在印度的陣營追隨者已經預言會在洞朗攤牌,並在新德里煽動仇外心態,但看來他們將會感到失望。顧凱傑在本月6日於新德里與到訪的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孔鉉佑(Kong Xuanyou)進行了一輪咨詢,「同意保持高層交往、展開溝通機制、擴大務實合作並妥善處理分歧。」

簡而言之,兩位外交官就建設性參與達成一致意見,以消除對各方意圖的誤解。逗留新德里期間,孔鉉佑還探望多瓦爾(在即將與楊潔篪在上海舉行會談之前)。

同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本月16日在北京發表的講話中,承認了這些正面的趨勢,並聲稱中國與印度的關係有「新進展」,在兩國領導人的指導下,各級都有「密切互動」。

預計兩國領導人的重點將是加強經濟合作。中國認為印度是一個以保護主義和反全球化為特徵的全球最後防線。而印度則很著重將中國視為其經濟增長的潛在推動力,尤其是創造就業機會,這對於莫迪贏得2019年大選連任的前景至關重要。

目前的轉變表明,莫迪已經把印度難民營的強硬派邊緣化,更重要的是,已得到監察政府的強大印度教民族主義的首肯。莫迪敏銳地考慮到,地區和國際政治需要更強的印度戰略自主權。

撰文:評論員M.K. Bhadrakumar

原文:

http://www.atimes.com/article/shanghai-spirit-permeates-sino-indian-dialogue/

更多:http://www.atimes.com/

相片:A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