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中國言出必行

亞太日報

text

4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領導人氣候峯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面對全球環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難,習近平主席向世界宣示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理念、目標和行動,引發國際輿論高度關注。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領導人氣候峯會上呼籲開展國際合作以減少全球碳排放量。新加坡《海峽時報》指出,習近平主席重申了減少碳排放的承諾。路透社在標題中寫到,“中國表示氣候不應作爲地緣政治鬥爭的籌碼”。美國《華爾街日報》在4月22日的報道中稱,中國將在遏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努力中發揮巨大作用。

全球環境治理中的中國聲音,極大提振國際社會信心。近年來,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荒漠化加劇、極端氣候事件頻發,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2019年,非洲南部遭遇南半球有史以來破壞力最大的熱帶氣旋,共導致成千上萬人傷亡或無家可歸。2021年初,美國南部多地連日來遭遇罕見低溫和暴雪,得克薩斯州進入重大災難狀態。世界氣象組織最新發布數據顯示,2011—2020年是工業革命以來最熱的10年,而這其中最熱的一年是2020年。如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新冠肺炎疫情相互交織,氣候變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嚴峻挑戰和現實威脅。世界各國更需摒棄意識形態偏見和地緣政治思維,持續落實《巴黎協定》,促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推動疫情後世界經濟“綠色復甦”,匯聚可持續發展合力。

作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中國以實際行動爲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而不懈努力。在頂層設計上,中國將生態文明理念和生態文明建設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佈局。在具體行動上,從率先簽署《巴黎協定》到2020年宣佈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峯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一直用實際行動推動全球綠色發展。在實際效果上,2012年以來,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累計降低24.4%,相當於減少能源消費12.7億噸標準煤。國際能源機構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8年,中國工業碳排放強度下降近50%,耗時遠低於主要發達國家。

實現碳達峯、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峯、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中國基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作爲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當前仍處於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階段中後期,需要大量基礎設施建設,高耗能原材料產業的比重較高,對未來經濟增速仍有較高預期,能源總需求一定時期內還會持續增長。而從碳達峯到碳中和,發達國家有60年到70年的過渡期,而中國只有30年時間。這意味着中國將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峯到碳中和。中國提出的目標也遠遠超出了《巴黎協定》中關於“2℃溫控目標”下全球2065—2070年左右實現碳中和的要求,充分體現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最大決心,將對全球氣候治理起到關鍵性推動作用。

實現碳達峯、碳中和,中國言必行、行必果。當前,中國將碳達峯、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佈局,正在制定碳達峯行動計劃,廣泛深入開展碳達峯行動,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達峯。中國將嚴控煤電項目,“十四五”時期嚴控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時期逐步減少。此外,中國已決定接受《〈蒙特利爾議定書〉基加利修正案》,加強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管控,還將啓動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中國有信心百分之百落實應對氣候變化承諾,爲推動全球氣候治理多邊進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重要貢獻。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都有責任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共同家園。面向未來,世界各國強化自身行動,深化夥伴關係,提升合作水平,在實現全球碳中和新徵程中互學互鑑、互利共贏,就能把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留給子孫後代。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