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疫情之後,街頭巷尾的茶飲實體門店密度不減,前段時間,“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持續霸佔熱搜榜,也吸引了不少創業者的目光。
茶飲店風生水起,吸引小成本創業者
在一條商業步行街,記者發現,不足一千米的商業步行街上,密佈了14家茶飲門店。其中,蜜雪冰城有4家,書亦燒仙草有2家,此外還有奈雪的茶、都可、茶主播等大大小小的茶飲品牌。14家茶飲門店,分屬於10個茶飲品牌。
“95後”的羅晗肖,今年6月在鄭州開了一家茶飲店。
茶飲品牌加盟商 羅晗肖:總成本差不多三十五萬元左右,不到四十萬元。房租一個月是一萬元,管理費是一萬元左右,裝修花了五六萬元左右,設備和原料不到十一萬元,轉讓費是十一萬元。
羅晗肖告訴記者,目前茶飲店每日的流水在三千元左右,她希望能在一年內收回成本。
採訪中,一些茶飲品牌的加盟商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在今年密集開店,主要是因爲成本下降了不少。
趙棟在2018年開第一家茶飲店時,總成本的60萬元中有20萬元是店鋪的轉讓費。而今年因爲疫情影響,一些實體門店急於轉手,轉讓費大幅下降。
茶飲品牌加盟商 趙棟:今年轉讓費低,是正常轉讓費的百分之三十,所以緊接着開了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第五家。單杯茶飲平均毛利潤百分之五十五左右。
蜜雪冰城招商專員 潘雲晶:每週有兩萬左右的品牌加盟電話諮詢量,真正提交面談申請的客戶大概是兩千兩百單,取得開店許可證的客戶大概有兩百六十個,每週開業的門店大概在一百家左右。
數據顯示,目前只是茶飲行業中奶茶這一個門類,我國經營範圍包含奶茶的企業超過14萬家,僅2019年至今,全國新增註冊奶茶企業就有23664家。
行業巨頭跨界賣奶茶,茶飲也打養生牌
不僅是小成本創業者,一些傳統行業的巨頭也紛紛跨界入局茶飲行業。行業巨頭也來跨界賣奶茶,茶飲行業會迎來哪些新變化?
今年7月,首家娃哈哈奶茶直營店在廣州正式開業。娃哈哈集團提出未來10年在全國佈局1萬家茶飲店的目標。
此外,傳統中藥品牌同仁堂也開起了茶飲店。喻永紅從事中醫養生和臨牀工作將近40年了,今年她有了新任務,爲茶飲產品研發配方。
將傳統的中醫藥與新式茶飲相結合,同仁堂茶飲主打健康、養生牌。爲了快速擴張門店數量、搶佔市場,同仁堂也在探索“直營+加盟”的模式。
採訪中,不少業內人士和專家都認爲,茶飲行業通過加盟、連鎖,實現門店數量的快速擴張,其中最重要的一環,是把控產品的標準化。
在一家茶飲製作培訓基地,記者看到,來自50家新簽約加盟門店的將近150名學員正在進行茶飲製作培訓。
茶飲培訓師 呂娜丹:四十多款產品,六個系列的,培訓加實操五天,在門店實際運用五天,如果考覈通過了,就可以回去正常營業。
記者體驗了學習製作檸檬茶的流程,將檸檬切片,稱取40克到45克檸檬裝入塑料杯,搗碎至果肉掛杯壁,摁下果糖機上的按鍵,加冰、加水、封杯,一杯標準的檸檬茶就做好了。
培訓師告訴記者,產品標準化的最重要保障,主要在上游原材料的工業化生產,以及高效的物流供應鏈。
中國烹飪協會供給側服務委員會委員 秦朝:整體來說,現在的趨勢一定是標準化,要解決食品安全,走品牌化、連鎖規模化的路線,這個其實是現在茶飲行業的主流趨勢。
茶飲創業並非盈利捷徑,品牌加盟須謹慎
茶飲品牌藉助加盟模式實現門店數量的快速擴張,而小成本創業者也可以快速開店。然而,開茶飲店並不是一門穩賺不賠的生意。
在一條商業步行街記者看到,一家今年七月剛開業的茶飲店,已經貼出了“轉讓”的信息。
一家茶飲品牌的招商專員告訴記者,他們企業曾經做過大學生創業的幫扶項目,但結果很不理想,很多門店最終賠本關門。其中主要原因就是,門店的創業者做不到經常在店裏,而這一點,直接關係到門店的原料損耗與產品銷售額。
蜜雪冰城招商專員 潘雲晶:門店成敗的因素包括老闆經營經驗不足、合夥人過多造成相互推諉、後期門店出現無人管理的狀態,也要關注商圈變化,注意房子的穩定性,比如後期房東不再出租了、房東惡意漲房租。
此外,茶飲品牌的加盟也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調查中記者發現,一些茶飲品牌甚至在沒有實體門店的情況下,就開始大肆推廣加盟。
茶飲加盟推銷人員:分爲單店和代理兩種模式,現在拿下一家單店是15萬元,拿下一家葉伴花代理需要49萬元。
記者:葉伴花現在在全國沒有任何一家實體門店。
茶飲加盟推銷人員:上個月16日纔開始招商,它怎麼可能有門店呢?
律師表示,在沒有實體門店的情況下,就收取加盟費牟利,嚴重違反了《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中“兩店一年”的規定。
律師 龐珊珊:品牌需要自己開兩家直營店,每家直營店至少經營一年以上。作爲品牌方,輸出的是技術、培訓、知名度,這種模式可複製,才能讓更多的加盟者去參加、複製它,這是國家做出的最低標準要求。
業內專家提醒,創業者在加盟茶飲品牌之前,一定要親自去實體門店考察,充分了解店鋪的經營情況,謹慎選擇。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