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旅遊爲什麼這麼“熱”?

APD NEWS

text

5月3日,中國文旅部披露的數據顯示,2023年“五一”假期,全國國內旅遊出遊合計2.74億人次,同比增長70.83%,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實現國內旅遊收入1480.56億元,同比增長128.90%,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可見的是,2023年“五一”假期數據全面超過疫情前同期。來自多個在線旅遊平臺的數據也顯示,儘管“五一”假期時長相較於春節短了2天,但國內遊客的出遊熱情遠高於春節,“五一”假期多項數據同比暴增,並創下同期歷史峯值。

  今年“五一”爲什麼會如此“火熱”?

  出境遊未完全恢復情況下

  出遊需求高度集中國內遊

  有業內人士指出,“五一”假期正值春夏交接,天氣適宜,本來就是適合出遊的季節,疊加“公假”,本就會造成遊客集中出行。

  政策方面,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程超功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今年“五一”假期是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後的第一個“五一”長假,旅遊市場供需兩端都迎來了全面復甦,尤其是消費需求加速釋放。與春節假期相比,旅遊度假屬性更突出的“五一”纔是旅遊消費開啓全面復甦後的第一個長假,客流大增是必然的。

  程超功指出,從結構上看,在出境遊市場尚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人們的出遊需求高度集中於國內遊,國內遊市場超預期反彈,局部地區的客流量超出了接待能力,熱門目的地假期期間的旅遊服務供不應求。

  文旅部披露的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全國旅遊出遊人次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出行距離和消費活躍度創下歷史新高,遊客出遊半徑和目的地遊憩半徑雙提升,300公里以上的跨市、跨省遊熱度明顯走高。國內傳統熱點旅遊目的地城市北京、杭州、大理、廈門熱度不減,重慶、長沙、淄博等網紅城市,長興、仙居等小衆目的地備受關注,親子玩樂、非遺、休閒度假、鄉村旅遊等受到青睞。根據數據監測,4月28日18時至5月3日6時,243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夜間客流量7768.6萬人次,平均每個集聚區每夜6.39萬人次,較2022年同期增長114.5%。其中,上海南京西路、南京秦淮河—夫子廟片區、泰安泰山秀城、洛陽古城、長沙五一商圈、成都春熙路大慈坊、南寧三街兩巷、西安城牆景區等多個集聚區“五一”假期累計夜間客流量均已超100萬人次。

  長線出遊全面崛起推動二季度消費復甦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發佈的《中國旅遊經濟藍皮書》,預計二季度旅遊市場將進入預期轉強和供給優化的新通道,暑期有望迎來全面復甦。

  從今年“五一”假期的“火熱”表現來看,對中國旅遊的復甦或起到重要的意義。

  攜程研究院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彭涵表示,今年“五一”旅遊市場的表現,給了中國旅遊業以堅定的信心,確認了市場不僅正在復甦,而且已經進入了振興的上行通道。

  彭涵指出,2023年“五一”旅遊市場的消費特點,首先體現在長線出行需求的強烈釋放。攜程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用戶飛行距離達四年巔峯,出遊半徑較去年同期增長25%;跨省酒店預訂佔比超七成;國內景區門票售票量同比增長9倍,較疫情前的2019年“五一”增長超2倍。這與疫情期間消費者以本地遊、周邊遊爲主的旅遊方式,有了顯著差異,代表着旅遊消費信心的全面恢復。

  與此同時,長線出行會帶動“吃住行遊購娛”一整條產業鏈的繁榮復甦——旅遊對於整個線下消費來講,屬於“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火車頭,諸多產業因此受益。今年“五一”長線出遊的全面崛起,將在促進大衆消費、帶動人員就業等各個方面,成爲我國二季度消費復甦的重要推動因素。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