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大火連燒4個月,太可惜

亞太日報

text

澳大利亞的全國性火災在發生4個月後至今沒有減弱的跡象,過火面積已經超過丹麥的面積,並致至少24人死亡。首都堪培拉等城市的空氣質量已經進入全球最差的行列,很多人無家可歸。火災造成的損失和對人民生活的困擾非常令人同情。

火災首先是澳大利亞常見的自然現象,今年乾燥少雨的氣候尤其助長了各地森林的火勢。對於政府面對大火幾乎無所作爲,澳大利亞輿論出現了不少批評,很多人情緒激動。這場大火從世界範圍看也是很突出的,因此值得外界參與對它的審視。

在我們看來,這場大火過於猛烈,超過了澳大利亞社會的應對能力。以往澳大利亞年年出森林火災,但各地政府用常規應對就能控制它們,這個國家就不存在應對超級大火的機制。澳地廣人稀,雖然國土大部分是沙漠,但人均森林面積還是很大,出局部火災也不很心疼,因而全國放鬆了警惕。

另外澳大利亞不僅災害預防體系較弱,它的抗災爆發力同樣不強。火災期間澳總理莫里森帶着全家去夏威夷休假廣受詬病,其實這個細節就是該國災害應急體系鬆弛的一個寫照。面對大火,前往撲救的大部分都是志願者,專業救火力量嚴重不足,關鍵時刻政府又沒有緊急擴大專業救火隊伍的動員能力,這些都是不幸的現實。

這次全國性火災有可能對澳大利亞的國家注意力產生一定的修正力量。澳自由黨政府一直對減排問題持非常消極的態度,近年尤其追隨特朗普政府的環保政策,拒絕爲全球減排事業做出貢獻。而氣候變化顯然是這次大火的罪魁禍首。事實證明大洋洲是氣變的敏感區域,澳大利亞並沒有美國那樣對減排愛搭不理的資本。

澳國對防災的投入太少了,世界各國對森林防火都在不斷加大技術和人員投入,防患於未然作爲一個體系就是昂貴的。出了災害能夠迅速實現緊急動員,調集足夠多的專業力量加以應對,這樣的應急體系同樣是昂貴的。澳大利亞顯然在這兩個層面上都出現了嚴重疏失。

澳大利亞作爲發達國家,不是沒有錢,而是分配給防災減災的錢太少了。這些年國家安全吸引了澳國政府和精英羣體過多的注意力,其實他們的有些擔憂,比如對“中國威脅”的防範受了美國改變對華戰略的影響,消耗了過多精力和資源。

必須指出,自然災害是當今世界大部分國家排在最靠前的威脅。中國作爲自然災害和地緣政治風險都很突出的國家,一直不敢把國家的主要精力放在後一方向,而對前一個方向的問題聽之任之。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仍不夠高,同時災害頻仍,防災減災常年是中國政府的日常最大關注之一,中國相關的體系性建設也一直常抓不懈。

澳大利亞的全國性大火提供了一個世界性的教訓,也給國際社會提了一個醒:鑑於彼此聯繫和調動力量越來越方便,全球應當探索大規模提高協作應對超級自然災害的水平。像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獨立應對全國性火災是困難的,之前巴西亞馬孫雨林火災也有同樣的問題,世界應如何攜起手來應對這樣的災害危機,值得認真探討。

(來源:環球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