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春雨
衆所周知,全球氣候變化會損害經濟發展。隨着更頻繁和更嚴重的風暴、洪水、乾旱和火災等氣候災害,世界各地國家的經濟已經受到了打擊。隨着氣候變暖和海平面上升等長期性事件繼續影響農業和人類健康,世界經濟損失只會增加。
然而,氣候變化對每個國家的經濟影響是有區別的。美國金融服務公司標普全球最近的一份報告評估了到2050年氣候變化相關事件對全球135個國家經濟的影響水平。爲此,標普全球的研究人員在考慮了每個國家有多少地區容易發生野火、風暴、洪水和海平面上升,有多少農田面臨缺水風險,以及有多少勞動力人口將受到極端高溫影響等因素後,用百分數預測這些國家的經濟脆弱程度。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脆弱程度指數爲80%,這意味着該國經濟規模中的80%將面臨虧損的風險。
美國《時代》週刊雜誌在整理分析這些數據後發現,經濟脆弱指數高的國家,通常在低緯度地區,且距離赤道越近,這一指數越高。經濟脆弱指數低的國家,則多分佈在中高緯度地區,且距離南北兩極越近,這一指數越低。
對於這一發現,《時代》雜誌分析稱,很多位於或接近地球赤道的國家都是小島嶼國家,非常容易受到大規模風暴的影響,風暴會摧毀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並影響它們最依賴的行業,如旅遊業。此外,很多位於赤道附近的國家的經濟缺乏多樣化,大部分依賴體力勞動生產商品,極端高溫會對這些國家的勞動生產率產生毀滅性的影響。例如,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博茨瓦納和南非等收入較高、服務驅動型國家的經濟脆弱程度分別爲19%和0%,但像埃塞俄比亞和布基納法索這樣的低收入國家,更多地依賴農業和工業,經濟脆弱程度分別高達93%和99%。
除評估了氣候變化相關事件對全球135個國家經濟的影響水平,標普全球還考察了每個國家在適應氣候事件影響方面的準備程度,並給它們進行評級,最高爲1(準備最充分),最低爲6(準備最不充分),這個評級顯示了每個國家應對這些風險的準備程度。
《時代》雜誌在研究了這些評級之後有了類似的發現,即越靠近赤道的國家評級越低,這意味着它們應對氣候事件的準備程度最不充分,且幾乎所有準備度最差的國家都在赤道20度以內,但新加坡是這些國家中的例外。
綜合來看,這些發現表明,中高緯度的國家受氣候事件的影響最小,且更有可能擁有應對氣候事件影響的最佳資源。《時代》週刊稱,這是因爲這些國家,尤其是歐洲大陸的國家,擁有多元化和以服務業爲基礎的經濟,能夠承受大自然的打擊。這些國家也更富裕,技術更先進,這使他們能夠將資源投入適應氣候變化的努力中。
儘管標普全球沒有在國家層面上量化GDP的具體損失,但它確實在全球層面估算了氣候事件對GDP的影響程度。標普全球的報告發現,假設各國堅持當前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到2050年,全球經濟的4%可能會因氣候變化的影響而受到損失。該研究的作者之一馬裏恩·阿米特(Marion Amiot)表示,這麼小的損失可能看起來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它可能比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2020年全球GDP下降3.4%更糟糕。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