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執行董事會當地時間11日發表聲明,強調“充分信任”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的領導能力,支持其繼續擔任該機構總裁一職。媒體指出,這意味着,關於格奧爾基耶娃“美化中國營商環境數據”的所謂指控缺乏證據。
英國《金融時報》早前報道,美國希望撤換格奧爾基耶娃,甚至拉攏了日本支持,但歐盟卻反對這樣做。英、法、德、意大利等歐洲主要國家,以及俄羅斯,均支持格奧爾基耶娃留任。
事實上,在IMF重申支持格奧爾基耶娃後,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承認,有關指控缺乏直接證據,IMF不具備更換領導層的理由。但其同時表示,IMF必須採取積極措施,加強其數據的完整性和可信度。
格奧爾基耶娃是保加利亞籍的經濟學家,也是第一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IMF負責人。在擔任IMF總裁之前,她曾於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任世界銀行行政總裁,2019年2月至4月任世銀代理行長。
2019年4月,時任美國副財長、共和黨人馬爾帕斯出任世銀行長,2020年,世銀突然宣佈該組織發佈的《2018全球營商環境報告》存在“人爲操控數據”的情況,並委託美國威凱平和而德律所(WilmerHale)對此事展開調查,而負責調查事件的4人在加入該律所前,都曾在美國哥倫比亞特區檢察官辦公室或地區法院任職。
2021年9月公佈的該調查報告聲稱,格奧爾基耶娃在世界銀行任職期間,曾“向下屬施壓”,要求“提升中國在世行頗具影響力的《營商環境報告》中的排名”。中國在這份報告中的最終排名爲第78位。該項調查指出,報告草案中中國的排名“原本是第85位”。
然而,格奧爾基耶娃強烈否認相關指責。2018年負責世銀相關項目的前哈佛大學教授德瓦拉揚,也明確否認格奧爾基耶娃曾對其團隊施壓。
事實上,格奧爾基耶娃離開世銀、加入IMF之後,中國的排名在2020年升至第31位,在未發佈的2021年報告中升至第25位。
有24名成員的IMF董事會針對此事舉行了一週的馬拉松會議。路透社報道稱,執行董事會10月8日進行了五個小時的辯論,然後休會並在10日與格奧爾基耶娃和威凱平和而德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分別開會。這些會議一直持續到10日傍晚。
IMF董事會最終在10月11日發表聲明稱,董事會認爲,審查過程提供的信息並不能確鑿證明,格奧爾基耶娃在有關事件中起到不當作用。
“在研究所有的證據後,董事會再次確認,對總裁的領導力和有效履職的能力有充分信心。董事會信任總裁的承諾,即在IMF的治理和公正性方面保持最高標準。”
格奧爾基耶娃隨後發表聲明,對IMF同意“針對她的指控是毫無根據的”表示感謝。她說:“這顯然是我個人最爲困難的時期,然而,我要表明的是,我堅定支持國際組織例如世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獨立與誠信,也尊重保護這些組織價值觀的任何人士。”
格奧爾基耶娃還在12日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她重新專注於嚴峻的全球挑戰。“我們有困難的問題需要解決,我們需要IMF的強大地位來爲成員服務。”她說,她計劃在IMF和世界銀行年度會議的第一週之後,與IMF的工作人員會面。
另一方面,美國財政部長耶倫11日稱,該項獨立調查提出令人擔憂的“合理”問題,但承認有關指控缺乏直接證據,IMF不具備更換領導層的理由。耶倫稱,IMF必須採取積極措施,加強其數據的完整性和可信度,格奧爾基耶娃和IMF的其他領導人必須重申他們對IMF的承諾,致力於維護IMF的研究、分析與政策的透明度。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評論稱,針對格奧爾基耶娃的激烈攻擊,實際上在意的,“並不是世界銀行數據的所謂神聖性或她的管理質量”,而是中國在多邊機構中的角色,這一機構的總部,位於華盛頓。
美國國會中的許多人希望格奧爾基耶娃走人,因爲她“不是北京方面的死敵”。
報道指,事實上,針對格奧爾基耶娃的指控是“雞毛蒜皮”,IMF不應屈服於美國國會中“歇斯底里”反華的勢力。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