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 中國股市,激起了華爾街的貪婪慾念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 Shannon

2021年,疫情的刺激引發了全球從股票到加密貨幣以及房地產的投機狂潮。但中國卻在反其道而行。其結果是造成了近代歷史中主要金融市場之間最極端的分化。

今年MSCI中國股票指數的下挫意味着該指數落後於全球同行約36個百分點;美元垃圾股債券也落後於全球高收益回報率約25個百分點,是近十幾年來出現的最大的差距。雖然曼哈頓、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地的房價正在飆升,但中國的房價在過去四個月裏已經出現了回落。

這些不佳的表現讓華爾街對中國的廉價估值充滿了貪婪的野心,尤其是在中國政府採取寬鬆政策的時候。在過去的幾個月裏,高盛集團、貝萊德、瑞銀集團以及匯豐控股都對中國的股票進行了超配。摩根大通本週甚至建議在2022年全面進入中國市場,並預測MSCI中國指數將會飆升40%。

在香港管理富達國際有限公司中國特殊情況策略部的戴爾-尼科爾斯說:“歷史告訴我們,這些時期通常能提供最具吸引力的機會。在一個緊縮時代的背景下,有很大的可能性會放鬆政策。雖然這是一個不穩定的時期,但我們以前也遇到過同樣的時刻,而且很可能還會再遇到。”

oif-c.jpg

牛市是建立在政策制定者將在2022年支持經濟以防止硬着陸的預期之上的。這將意味着對壓低中國資產估值的監管打擊會相對放鬆。人們猜測,中國人民銀行將降低其基準貸款利率。而中國資產將從政策轉變中復甦。據高盛的策略師估計,由於今年資金大量外流,全球主動型基金對離岸中國股票的配置接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在這一年裏,投資者向全球股票基金輸送的現金比前19年的總和還要多。

然而,壓垮中國金融市場的許多因素仍然懸而未決的。投資者仍然容易受到來自政府不透明及不可預測的政策影響。

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這也同樣威脅到了跨國企業的利潤。週三,在《金融時報》稱美國商務部計劃禁止一些公司使用美國技術後,中國生物技術股開始大跌。

在中國恆大集團和凱撒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違約之後,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危機也出現惡化。本週房地產公司的股票和債券下滑,因爲有未經證實的猜測稱世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出現了支付困難,該公司還是長期以來公認的行業中較健康的企業之一。

雖然中國股票和垃圾美元債券在海外暴跌,但外國投資者正繼續大量購入中國政府債券。這些資金的流入支撐着人民幣,使其匯率處於2015年以來的最強水平。

在2020年10月的交易記錄中,阿里巴巴集團的股票比其2014年在紐約上市時上漲了366%,這大約是納斯達克100指數的兩倍。此後該股下跌了60%,市值損失約5150億美元。

今年之前,中國的垃圾債券是全球信貸領域最有利可圖的交易之一,在過去的10年間,這些債券的彭博指數上漲了約100%。但自5月份開始,這一指數已經下跌了24%。

其結果是,許多乘着中國牛市的投資者正承受着巨大的損失。然而,當人們擔心資產價值過熱、央行需要縮減寬鬆政策的時候,中國金融市場大幅反彈的前景對許多分析家來說卻是好得不能再好了。MSCI中國指數的交易價格爲預測收益的12.2倍。

摩根大通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溫迪劉週三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說:“你可以看到,市場一直在試圖選擇一個最低點。我們剛剛經歷了政策低谷。所以我們只是在等待信貸波谷和盈利波谷。如果現在從最低點出現改善或是緩和,那麼我們將很容易達到這一目標。”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