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爲全球經濟復甦注入動力

亞太日報

text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的挑戰,跨境人員流動的限制措施和產業鏈、供應鏈的重構不僅導致需求的劇烈萎縮,而且增加了供需關係的不確定性。在經歷了疫情暴發初期的經濟大幅下挫後,中國成爲全球率先復甦的經濟體。

二季度,中國經濟實現了快速反彈。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在一季度GDP環比下降10.0%之後,中國二季度的GDP環比增長達到11.5%,從而使得二季度的GDP與疫情暴發之前的2019年四季度相比,實現了0.35%的增長。

歷史數據顯示,中國的季度GDP近年來基本保持穩定增長。2015年一季度開始,中國GDP的環比增速基本穩定在1.2%-2.0%之間,而同比的增速則在6.0%和7.0%之間。與此前的20個季度相比,2020年前兩個季度表現較爲特殊,但GDP總量的回升可能成爲經濟迴歸正軌的先兆。

縱覽全球主要經濟體,疫情的衝擊大多阻礙其經濟復甦和發展的進程。美國二季度的GDP數據尚未推出,一季度環比下降了5.0%,但由於居家限制令是在3月頒佈,對一季度GDP的影響可能相對有限,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可能會更爲集中體現在二季度,二季度GDP可能下降更大。

歐盟27國的GDP同樣在一季度出現了3.2%的下降,二季度數據尚未出爐。一月底英國與歐盟間的脫歐協議正式生效,商業活動在過渡期內尋求再平衡。意大利、西班牙等在一季度末受疫情影響嚴重國家公共衛生狀態好轉有限,加之其餘歐盟國家的疫情的繼續擴散,可能在二季度仍無法爲歐盟經濟活動的順利開展創造條件。

中美歐三方的統計顯示,2020年一季度,三方的GDP分別爲20.7萬億元人民幣、4.6萬億美元和3.2萬億歐元。按照一季度末的匯率計算,美國和歐盟一季度的GDP分別是中國的155.6%和123.2%。在中國經濟增長加速,且美歐減速的條件下,中國經濟的總量將逐步縮小與美歐的距離。

與工業相比,農業和服務業在疫情衝擊下出現了新的變化特點,在中國經濟總量中的位置更爲重要。2020上半年,第一產業同比實現0.9個百分點的增長,第二和第三產業則分別同比下降1.9和1.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的GDP爲25.8萬億元,佔GDP總量的56.5%,比第二產業高28.7個百分點。

在行業方面,2020上半年表現最好的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同比實現了14.5%的增長。疫情下在線商業和人員互動交往需求的快速發展,爲信息產業帶來了明顯利好。企業接入網上平臺,彙集數據信息資源,提高對需求的把握和響應能力。消費者以網上購物方式應對疫情限制措施,通過視頻會議工具學習和溝通。

受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是住宿和餐飲業,上半年的GDP同比降幅高達26.8%。即便如此,二季度的降幅也已出現了明顯收窄,同比下降了18.0%,與一季度圍繞春節假期的旅遊和人際交往的停滯有明顯的關聯性。伴隨疫情形勢的改善和發放消費券等各項促消費政策的實施,住宿和餐飲業活動在下半年還將進一步復甦。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與企業商業活動的活躍程度關係密切,正在逐漸好轉但過程較慢。除此以外,二季度主要行業的經濟都實現了環比增長,這不僅是供需復甦的表現,而且反映出生產者和消費者對前景的信心。

2020已經進入下半年。相比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的措手不及,各國政府在進行公共衛生管理和疫情防控過程中已經積累了更多的經驗,發展經濟的願望更爲迫切。在G20和APEC等國際經濟治理平臺上,各方就採取協同措施,減少貿易和投資的限制性措施表達出強烈的意願。

而WTO對各方貿易措施的監測數據也顯示,大量疫情暴發時的限制跨國經貿活動的措施也已經或正在退出。雖然疫苗的研製成功尚難有明確的時間表,但修復因疫情中斷的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行動正在積極推進。

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憑藉強大的生產製造能力和研發創新能力,以及率先復工復產的先發優勢,成爲越來越多國家重要的貿易伙伴,也通過對外投資等各種方式積極參與支持各國的經濟復甦。儘管全球經濟企穩復甦可能尚待時日,但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可期,可能成爲充滿不確定的全球經濟中重要的穩定因素,爲全球經濟做出更大貢獻。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