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海外記者Hussain Janjua
編譯 暮又
中國和日本這兩個東亞經濟大國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也有不同之處。日本是亞洲第一個經濟迅速發展的國家,但2010年,中國的GDP超過日本,成爲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兩國都擁有東亞經濟快速增長經歷,但現在各自處於不同的位置——中國的科技正在快速發展,以便在推動創新變革方面與美國競爭,而日本則更抗拒變革,寧願維持現狀。
中國的金融科技非常先進,人們幾乎在每一筆交易中都使用微信或支付寶。但在日本,哪怕是在首都東京,一些餐館和商店仍然只接受現金,拒絕其他支付方式,更不用說信用卡了。與日本不同,中國有許多初創科技公司在運營。
大量高質量數據的可用性、國家對《中國製造2025》的支持、研發投入和專利數量的增加,以及隨着技術進步而發生的社會變化是造成兩者差異的主要原因,日本沒有進行改革,而中國卻從中獲益。
中國在短時間內成爲一個幾乎無現金國家得益於採取了過渡策略——之所以能夠跳過以日本和美國等發達經濟體佔據主導地位的信用卡階段,直接進入二維碼掃描的階段,是因爲中國沒有現成的信用卡基礎設施。
1994年,日本發明了第一個二維碼,用在生產過程中跟蹤車輛,這讓很多人感到驚訝。它被用在了高速組件掃描。一個發明了二維碼的國家卻沒有在金融科技行業使用它,中國卻成爲主要用戶,這令人難以理解。
在許多原因中,最主要的一個是Suica卡的存在,這是一個無接觸充電式智能卡,2001年用於運輸、自動售貨機和許多商店,而二維碼僅限於某些地區使用,如跟蹤零售和製造過程。
儘管日本見證了二維碼的新支付系統的出現,但中國已通過該系統在金融科技領域佔據主導地位,而日本還在致力於使用其Suica卡基礎設施。
也許還有其他的文化原因,中國人喜歡不斷創新,而日本人喜歡停滯不前。總的來說,中國近年來發展如此迅速,是因爲對挑戰持開放態度,並能夠保持這種熱情。另一方面,日本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經歷了漫長的經濟衰退,因此變得保守起來。
自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近10%,大約8.5億人擺脫了貧困。如今,中國是一箇中高收入國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日本之所以固守現狀,是因爲它受到了成熟的制度和基礎設施的約束,而對中國來說,或許正是這些制度和基礎設施的缺乏加速了創新和變革。
這對這兩個國家來說意味着什麼?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Masayoshi Son)說:“遠景基金投資世界各地,但不投資日本。如果日本在該變革的時代不改變,那麼國外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創新。”
毫無疑問,數字技術是商業的關鍵,正如美國和中國的信息技術公司目前壟斷世界排名的市值。
由此看來,日本或許面臨生產率停滯、人口萎縮和老齡化等問題,按美元計算的話,其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將繼續萎縮。預計日本將落後於美國、中國、印度和德國。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