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星條旗報》2月2日報道,美國海軍官員確認,“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羣目前正離開中東,駛向位於美國本土的布雷默頓母港。由於美國尚未決定是否派遣另一艘航母接替“尼米茲”號,美國海軍航母自2019年5月以來首次“缺席”中東地區。
從2020年3月罕見在波斯灣部署雙航母戰鬥羣,到現在美國航母暫時“告別”中東地區,表明拜登政府正在爲2018年以來就持續高度緊繃的波斯灣局勢“解壓”,以爲美國中東政策調整爭取戰略空間。
過去兩年多時間裏,美國雖然在整個中東地區實行戰略收縮,但卻始終在強化波斯灣地區的軍事力量。2019年5月起,美國就長期在波斯灣留駐航母戰鬥羣,2020年3月起,美國更是一度在波斯灣部署了“杜魯門”號和“艾森豪威爾”號兩個航母戰鬥羣。2020年7月,“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羣代替這兩個航母戰鬥羣被部署到波斯灣。美國海軍協會稱,截至2月1日,“尼米茲”號已在波斯灣駐紮240天。《紐約時報》認爲,“尼米茲”號回國顯示波斯灣的緊張局勢正在降級。
除了召回航母戰鬥羣之外,拜登政府還叫停了特朗普政府向沙特和阿聯酋出售F-35戰鬥機的計劃。特朗普政府這一計劃突破了美國政府不向阿拉伯國家出售特定尖端武器的慣例,將大幅提升兩國軍事力量,而海灣阿拉伯國家軍力的提升,將進一步加劇他們同伊朗的對抗態勢。顯而易見,無論是將航母戰鬥羣撤離波斯灣,還是叫停對海灣阿拉伯國家的軍售計劃,都可被視作拜登政府向伊朗傳遞希望緩和兩國關係的信號。
主動向伊朗伸出“橄欖枝”,也將有利於拜登政府推動美國重回伊核協議。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單方面宣佈美國退出伊核協議,重新對伊朗實施“極限施壓”制裁措施以來,美伊緊張關係持續加劇,2020年1月3日美國暗殺蘇萊曼尼事件更是一度將兩國推到戰爭邊緣。可以說,美伊在伊核協議談判期間建立起的脆弱互信早已被特朗普政府“摧毀一切”的單邊主義政策破壞殆盡,拜登政府面臨着如何在短時間內、在一片廢墟之上重建兩國互信的巨大難題。從軍事上降低對伊朗的威懾,減輕伊朗在波斯灣方向上的軍事壓力和不安全焦慮,有助於緩和兩國當前緊張的對峙情緒,爲兩國重建互信創造一定的有利條件,而兩國之間猜忌與對立的緩和,也將減輕拜登政府推動美國重回伊核協議面臨的阻力。
緩和與伊朗關係,也意味着美國中東政策再一次發生鉅變。重回伊核協議,意味着美國將再度面對來自以色列、沙特等盟友的巨大反對之聲。伊核協議達成前後,以以色列和沙特爲代表的一些中東國家就對協議表達強烈的不滿,一再呼籲美國不要簽署相關協議。拜登政府考慮重回伊核協議,再度引發這些國家的疑慮。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阿維夫·科哈維1月26日表示,以色列軍方正在更新對伊朗行動計劃,美國任何重返伊核協議的舉動都將是“錯誤的”。半島電視臺稱,以色列高級軍官對美國發表此類言論“實屬罕見”,是向美國總統拜登發出的一個明顯信號,要他在任何與伊朗的外交接觸中謹慎行動。顯而易見,隨着相關工作的推進,美以、美沙關係將再度面臨與2015年時相類似的挑戰。
然而,拜登想要重回伊核協議,推動美伊關係緩和,也面臨不小的障礙。儘管近期美伊兩國都就重返伊核協議提出了條件,但美伊兩國國內的政治環境對兩國通過協調採取行動並不友好:伊朗國內反美情緒日益高漲,最高領導層對美國的不信任更是溢於言表,伊朗國內溫和派失勢、強硬派重新崛起,在6月大選日益臨近之際,沒人敢對美國示好;而美國國內,兩黨鬥爭進一步加劇,加上民間對伊朗長期存在的不滿,對伊朗示軟極可能付出高昂的政治代價。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