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亞洲應變陣擁抱貨幣升值

Asia Times

text

重商主義(mercantilism)曾經推動亞洲各國的經濟騰飛,但這些國家一直以來所奉行的弱貨幣政策定律現時或許已行不通了。亞洲時報(

ATimes.com

)報導

近期日圓的大幅升值引發了東京政府一陣騷動。

日本財長麻生太郎(Taro Aso)警告指,政府正密切關注「單邊」(one-sided)的匯率波動。在外匯市場,即使眨眼、點頭、秘密握手這些細微的動作都被市場人士多番解讀。麻生太郎的言論意味著日本政府將隨時直接干預外匯市場,並讓日圓急劇貶值。

前幾年一度把日元貶值30%的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亦釋放出類似的信號。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正積極爭取連任,其他央行高層人士也傾向懷柔手法,有意遏止日圓的強勁升勢。由年頭至今日圓已累計升值6%,這將加劇日本的通縮壓力,從而中斷日本自戰後以來第二次最長的經濟增長周期。

毫無疑問,重商主義在亞洲各國的經濟起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南韓、越南等亞洲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均沉迷於匯率管理,此舉使得它們建立本國的機制,並提高居民收入。但此策略現時卻是利少弊多。

弱貨幣政策雖然刺激了製造業的發展,但對推動創新和在服務業及知識型產業開創職位方面成效甚微。這些發展對於亞洲各國的產業升級至關重要。

自90年代晚期以來,日本央行及財務省一直按部就班地控制日圓升值,以此來刺激經濟增長以及出口商的利潤。僅在2004年,日本就動用了相當於印尼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的龐大資金來應付外匯炒家。

在2013年,黑田東彥出任日本央行行長後隨即推出了號稱「火箭筒」(bazooka)的貨幣刺激政策。此舉使日圓大幅貶值,並刺激日本股市狂飆。

然而,黑田東彥的貨幣寬松政策卻與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團隊振興日本經濟的做法背道而馳。日本央行不斷向企業注資,公司董事會們不再急於精簡架構及推動創新。換言之,日本經濟復蘇的動力主要來自貨幣刺激,而非來自內生、且不斷強化的上升動力。

過去12個月,日本出現了雙軌經濟。一方面,穩步的經濟復蘇重燃了國際投資者的信心。另一方面,神戶制鋼(Kobe Steel)、三菱材料(Mitsubishi Materials)、日產汽車(Nissan Motor)等多家日本知名企業卻深陷質量醜聞。

雖然日圓貶值對企業而言是一種福利,但卻阻礙了企業管理層推動國際化管理。試想如果日本自2004年起開始借鑒德國的成功經驗?過去20年,德國一貫秉持強貨幣政策來重新裝備製造業,不斷走向產業鏈上游並保護本國居民的工資水平。日本和甚至其他亞洲國家現在起步還未算遲。

撰文:評論員William Pesek

原文:

http://www.atimes.com/article/asia-shift-gear-welcome-rising-currencies/

更多:http://www.atimes.com/

相片:Reuters / Tyrone S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