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之變:發行量、收益率下降,“抗疫”理財出現

亞太日報

text

節後,隨着新冠肺炎疫情發酵,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下降。數據顯示,節後一週(2月3日~2月9日)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1064只,和春節前相比發行量明顯下降,正常情況下,銀行理財每週發行量在1500~2000只之間。

不過,記者發現,不少銀行推出了抗擊疫情專項理財產品,“‘抗疫’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務,銀行推出此類理財產品,是市場化選擇,也是爲引導理財資金流向抗疫人羣、抗疫企業等。”銀行分析人士表示。

銀行理財發行量、收益率將進一步下降

年初開始,隨着新冠肺炎疫情發酵,銀行理財產品申購贖回時間受到直接影響。

第三方數據顯示,2月3日~2月9日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1064只,較正常情況下銀行理財每週發行量(1500~2000只)大幅下降。其中,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期限爲165天,平均收益率爲3.94%,較前一週上升2BP,較春節前1~2周明顯下降,1月13日~1月19日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爲4.04%,1月20日~1月26日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爲3.97%。

從不同類型銀行來看,節後一週,城商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爲4.18%,排名首位,股份制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爲3.94%,外資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爲3.93%,國有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爲3.65%。

從不同期限來看,3個月以內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爲3.71%,3~6個月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爲4.09%,6~12個月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爲4.06%,12個月以上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爲5%。

“未來,銀行理財資金運作會繼續受影響。首先,疫情會加速貨幣政策寬鬆節奏,導致銀行理財收益率進一步下降。元旦前夕至春節之前銀行理財收益率曾迎來短暫的反彈,平均收益率漲至4%以上,2月份大概率會跌至4%以下。”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劉銀平稱。

不過,配置權益資產的銀行理財產品,淨值波動對產品收益影響暫不明顯。劉銀平稱,原因在於,理財子公司的產品期限普遍偏長,封閉式產品平均期限超過650天,定開式產品大多是1年、2年、3年期,短期內淨值波動對這些長期產品的影響較小,權益類產品或配置權益類資產的產品淨值波動主要看股市中長期表現。總體來看,疫情對銀行理財會造成一定影響,影響程度要看疫情的進一步發展和控制情況,以及各銀行理財資金的具體運用情況。

銀行推多款抗疫理財產品

日前,不少銀行在官網或APP上上線了多款抗擊疫情專項理財產品,引導理財資金流向“抗疫”人羣、抗疫企業,以及流向武漢地區。

例如,第一財經記者發現,農業銀行推出三期抗擊疫情主題的專享理財產品,募集日期是2月13日-2月19日,產品期限分別爲162天、182天、130天,業績基準分別爲4.06%、4.06%、3.9%。

其中,“軍人專享產品面向的是在農業銀行預留職業信息爲軍人的軍人客戶;醫師專享產品面向預留職業信息爲醫務從業者的醫療衛生行業從業人員。若軍人和醫師此前沒有在農業銀行預留職業信息,則不能購買此次理財產品。”農業銀行相關人員稱。

與農業銀行其他理財產品相比,上述三款“抗疫”產品利率較具優勢,其他理財產品業績基準多在3.7%左右,而“抗疫”產品最低爲3.9%。此外,“抗疫”產品只收取託管費0.05%/年(由託管人按日收取)。而其他理財產品除託管費0.05%/年之外,購買者還需支付0.05%/年的銷售管理費(由資產管理人按日收取)。

另外,交通銀行旗下子公司交銀理財也推出“抗疫”理財產品,主要投資於生產防護抗疫用品優質企業,以及相關支持“戰疫”相關領域。不收銷售手續費、託管費和投資管理費。業績比較基準爲4.1%,運作模式爲封閉式淨值型。

第一財經記者還了解到,重慶農商行也推出“抗疫”理財產品,其中對重慶地區支持“戰疫”的醫療企業,以及在“戰疫”一線的醫務人員及其家屬提供專屬理財產品服務。該理財產品較該行普通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上浮10%左右;此外,還發行了大衆“戰疫”專門理財產品,通過減免銷售手續費等方式,客戶可以通過該行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線上電子化渠道足不出戶進行購買。

“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之後,逐漸推出多元、特色產品,例如,以‘養老’爲主題的理財產品、以‘大灣區’爲主題的理財產品等。當前‘戰疫’處在關鍵階段,推出‘抗疫’爲主題的理財產品,是金融機構的市場化選擇,也是服務特定羣體、疫區客戶的需要。”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