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神話落幕

Asia Times

text

一如以往,上周五舉行的長和(001.HK)及其同系公司業績記者會,再次變成由長和系主席兼靈魂人物李嘉誠主持的「香港大事回顧及展望」,惟今次多了一層特別意義,就是這位白手興家的香港首富,最後一次以主席身份出席業績記者會。記者會上,李嘉誠可以回答的也悉數回答了,但可惜的是無人追問他雖被外界形容為「超人」,會否有甚麼遺憾或未能完成之事?相信很多人也想知道答案。

李嘉誠近20年一直位居香港首富,甚至有一段時期身兼亞洲首富,很多人只知他擁有「很多很多錢」,所以成為了首富。但其實恒基(012.HK)主席李兆基亦有「很多很多錢」,新地(016.HK)未分家前,大股東郭氏三兄弟同樣有「很多很多錢」,大家於97年前更同是香港數一數二的大型地產商,為甚麼最後「跑出」的是李嘉誠而不是其他地產商?原因很簡單,就是李嘉誠選擇「走出去」,把戰場擴闊至全球,因而「跑贏」了一眾大孖沙。

為分散投資風險,李嘉誠早在90年代已透過世紀重組前的和黃,於英國發展流動通訊服務Rabbit。而當時其他香港地產商,大部份仍繼續專注於發展香港業務,或努力於尚未開發的內地市場尋找發展機會。於投資初期,Rabbit業務雖然未如理想,惟集團未有因此而放棄投資電訊業務,其後更改以Orange品牌推出第二代流動通訊服務,業績開始有起色。

到1999年,全球掀起一股電訊熱潮,各國電訊商都在不停併購以壯大自己。同年10月,德國公司Mannesmann以約1,130億港元總代價,向和黃購入Orange約45%股權,令和黃當年盈利達至1,173.45億港元。更厲害的是,這個「賣橙」行動令和黃於當年的全球企業盈利排行榜名列首位,較美國的通用電氣、花旗集團及微軟等還要高。海外發展為李嘉誠贏得財富,也贏來名聲。

原本於2015年時,李嘉誠有機會藉已完成重組並已改名的長和,以1,183億港元代價收購O2英國,一躍成為英國最大流動電訊商,只可惜最後臨門一腳被歐盟否決,未能在退休前再達成另一宗千億元大買賣。

筆者以前經常也會想像,沒有了李嘉誠的香港商界以至財金界到底會是怎樣?現在不用想了,因為5月後大家便可以見到神話正式落幕。「李嘉誠」三個字代表著財富、能力及勤奮,同樣亦可代表著財閥、擠壓及壟斷,30年後甚至100年後,那時的人會給予李嘉誠一個怎樣的評價?

撰文:評論員陳見

更多:

http://www.atimes.com/

相片:李嘉誠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