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牧之
10月16日凌晨,我國神州13號載人飛船搭載三名航天員順利發射,在全球直播鏡頭的注視下,我國自主研製的空間站天河核心艙在“閒置”不久後再次迎來了住戶,而我國空間站內乾淨清新的佈局也引來了廣大國外網友的豔羨。
俗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就在我國三位航天員在空間站開心拆快遞的同時,和“天宮”處於同一軌道高度的國際空間站卻因爲對接飛船意外點火導致空間站整體偏離了航向,這一過程長達半小時之久。
這也就導致了一部分美國媒體和航天愛好者擔心,美國是否在航天領域已經落在了後方。實際上,現在在太空領域,中美俄三家頗有些羣雄逐鹿的態勢。
拋開空間站領域不談,現在的太空競賽焦點應該還聚焦在我們的鄰居,火星上。美國曾在數年前連續發射多臺火星探測器和火星車,但是載人登陸計劃卻已經排到了最早2033年。而中國和俄羅斯兩家也在不久前達成了在月球和火星探索方面的多項合作,隨着“天問”計劃的逐步實施,相信正在逐步積累深空任務經驗的中國航天一定能讓我們的腳步踏上那顆赤紅色的星球。
而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也正在考慮藉助民間資本的力量,讓NASA恢復彼時和蘇聯在太空爭霸的雄風。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正是他們的合作目標之一,馬斯克用簡約且朋克的“星艦”計劃取得了美國宇航局的關注,如果按照馬斯克的計劃實施,美國將擁有一支可以多次往返火星的“深空公交車隊”。馬斯克手中的完全體重載“星艦”正在等待最終的飛行測試,而他還計劃在不久後,在地球軌道部署一個航天用的燃油補給站,以便讓他的飛船可以在發射升空後在地球軌道補充燃料直飛火星。
再看俄羅斯,憑藉“聯盟”系列飛船的可靠性,俄羅斯承接了大部分宇航員往來國際空間站的運輸任務,積累了足夠的太空任務經驗,而俄羅斯對核動力的青睞將讓他們在深層太空的遠足能力少了幾分顧慮。
對於探索火星來說,超長的飛行距離和遠距離中繼通信問題是任務成敗的關鍵。中國此前爲了探月工程而專門發射的“鵲橋”中繼衛星正是試驗火星遠距離通信的前站,這類中繼通訊衛星被部署在地球和目標天體的“拉格朗日點”上,其作用相當於可以提供兩星之間不間斷不受限的通訊連接,如果可以在地球與火星之間建立穩定的通訊連接,載人登陸將突破一個重要技術門檻。
另一項關鍵就是航天員的長時間部署能力,由於有着國際空間的經驗,美俄兩家有大批擁有長時間部署經驗的老練航天員,而我國隨着“天宮”空間站的逐漸成形,未來有着半年到一年部署時間的航天員也會逐漸形成規模,逐鹿深空,來自中國追趕的腳步正在愈發穩健。
全球航天事業的未來,合作還將是人類走得更遠的基石。據悉中國空間站在建成後是可以接納外國航天員入住的,這樣將可以用更少的經費和力量來進行更需要人力的探索。儘管在地球上,相隔太平洋的對立很難消弭,但或許在無垠深空之中,我們可以攜手走得更遠。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