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沃克
關於近期的海地總統遇刺新聞,越來越多的線索都顯示,該案件暗藏很多“美國元素”,例如,有外媒稱,其中一名嫌疑人曾是美國緝毒局線人。其實,據《邁阿密先鋒報》15日稱,不只是美國,海地早在200多年前就曾遭受另一西方國家法國的欺凌。報道稱,法國在海地的這番操作早已成爲一樁“臭名昭著的殖民盜竊案”,它幾乎可被視爲海地至今貧窮動亂的根源。
該文章介紹稱,在17世紀,法國殖民者將奴隸制引入了海地,但到了18世紀後期,海地革命爆發,當地黑奴和黑白混血推翻了法國和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並在1804年建立了全球第一個人口以黑人爲主的共和國。1806年10月,海地分裂爲兩部分,其中南部地區成立了“海地南部共和國”,總統爲亞歷山大·佩蒂翁,而北部地區則在1811年成立了“海地國”,國王是亨利·克里斯托夫。
然而,就在自由、和平終於降臨這個島國後不久,19世紀,法國又來找茬,強迫海地支付“自由稅”,導致其剛在獨立後走上蓬勃發展道路,就又一次遭受經濟重創。“法國的這一做法和美國的奴隸制具有相同的社會效果,後者導致美國黑人和白人之間產生了嚴重的經濟差距,”《邁阿密先鋒報》寫道。
更有諷刺意味的是,當時,法國竟將這筆自由稅說成是它對海地那些曾經淪爲奴隸的人民的一種“補償”。“搞不明白爲何法國人會這樣想,”文章中吐槽道,“這件事的性質很明確,法國是在對海地進行搶劫。”
並且,法國人也從未完全放棄他們想要收復這塊前殖民地的計劃。1814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八派遣了三名專員前往海地,調查其統治者是否有投降的意願。幸好,“海地國”國王克里斯托弗沒有屈服,其內閣中最傑出的成員巴倫·德·瓦斯泰還威脅法國專員,稱“我們會手握刺刀,保證國家的獨立!”
不同於北方統治者的強硬態度,南部共和國的總統佩蒂翁則準備與法國人談判,希望通過向法國支付一定費用的方式,讓其承認南部共和國的獨立性。關於這筆錢的多少,《邁阿密先鋒報》介紹說,因爲拿破崙在1803年以1500萬法郎的價格將路易斯安那州賣給了當時的美國政府,所以,佩蒂翁以此爲參考,建議這次他們也向法國支付相同的金額,但是,他的這個提議遭到了法國路易十八的拒絕。對於南方統治者的解決方法,北方克里斯托弗政府感到憤慨,稱“對前殖民者進行任何補償,都是不可接受的。”
1820年,克里斯托夫去世後,南方共和國的時任總統讓-皮埃爾·博耶終於重新統一了海地的南北兩國,但他仍未能在談判中讓法國承認海地的獨立性。
1825年4月17日,法國國王突然改了主意,接受了海地付款的建議,發佈法令稱,“只要海地交1.5億法郎,法國就將承認其獨立性。”這條法令和“自由稅”一樣不可理喻,因爲1.5億法郎是最初佩蒂翁提議的1500萬法郎的10倍,也是當時海地年度預算的10倍多,因此,法國國王其實知道海地政府根本付不了這麼多錢。
“法國頒佈這條法令根本不能被定性爲一種外交手段,它這是在敲詐,”《邁阿密先鋒報》寫道,因爲如果海地拒絕付錢,幾乎可以肯定兩國間將爆發一場戰爭。法國國王確實實現了他的計謀。1825年7月11日,海地領導人在暴力威脅下,簽署了文件,其中寫道,海地“分五期等額支付一億五千萬法郎,以補償前殖民者。”
海地賠款的最終受害者是該國的人民。爲了按時付前兩次的分期付款,總統博耶先是被迫從法國銀行借了3000萬瑞士法郎。而爲了還這筆貸款,他又開始向民衆徵收高額稅款,並暫停了學校的建設項目。除了教育滯後以外,研究人員發現,海地的債務和由此導致的國庫空虛還直接導致了該國政府難以提供醫療保健服務,以及各種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
直到1947年,海地人才完全還清了這筆錢。而且,海地爲了還款,還找法國銀行多次借錢,所以,如果將貸款的利息也算進賠款額中,那麼,海地實際上付的錢要比當初索賠的高出一倍多。法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也承認,法國至少應該償還海地280億美元的賠償金。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