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得@一下王思聰”。
互聯網是有記憶的,共享充電寶第一股誕生,公衆Cue到次數最多的卻是“娛樂圈”的王思聰。
四年前,王思聰那次高調唱衰賭約,幾乎給共享充電寶種下一道生死符,唱衰與羣嘲的公衆情緒集體爲行業蓋棺定論。然而4月2日怪獸上市,當日收盤市值達到了21美元,同時行業也正迎來上市潮,小電和街電也在進程中。
共享充電寶行業用了4年時間,完成一次從“僞風口”到“真需求”的共識反轉,作爲共享經濟時代的倖存者,也書寫了跌宕的新商業故事。
從“百電大戰”到“三電一獸”的格局中,如今,怪獸充電搶跑上市,頭部玩家街電與搜電合併,行業之戰遠未結束。
覆盤整個共享充電寶發展歷程,會發現,故事的開始,是一個資本與賽道玩家帶有“複製共享單車風口”野望,但反悔送股、盜竊機器、拔電源線等不堪往事衆多,並且融資戰、專利戰、地盤戰等多場戰役,行業上演了激進賭徒的分裂敘事。
資本主導的風口盛宴
時鐘撥回至2017年,一場資本盛宴被驟然拉開帷幕。
40天時間,11筆融資,近35家機構先後涌入,融資金額累計達12億元,融資效率是2015年共享單車興起時的5倍。
雖然共享單車是那年共享經濟燒錢大戰裏當之無愧的第一大戰場,但共享充電寶的融資速度還是讓人不禁咂舌。
自共享單車打響共享經濟風口的第一槍,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按摩椅、共享KTV等各種冠以共享概念創業的項目便開始浩浩蕩蕩席捲而來,一時間萬物皆可共享,輿論場上關於真需求與僞風口的爭論便從未停止。
但投資人並不介意外界怎麼看,聚美優品創始人陳歐斥資3億元收購街電及其專利,小電、來電和hi電的幕後操盤手也是一衆知名投資機構,包括紅杉資本中國、騰訊投資、高榕資本、高瓴資本、金沙江、IDG等等。怪獸充電則與原子創投存在誰主導了公司創建的糾紛。
正面battle,是彼時的共享充電寶行業最爲常見的景象。
2017年3月最後一天,街電與小電同天宣佈獲得數千萬融資,正式掀起共享充電寶融資燒錢大戰。10天之後,又在同一天,小電以及Hi電宣佈獲得新一輪融資。朱嘯虎本人以及金沙江創投在短短十天內,投資了共享充電寶公司小電科技兩輪融資。據朱嘯虎透露,他只用了20分鐘就決定投了。
那是一個融資火熱的時間段,與共享單車的失之交臂讓投資人對共享充電寶的進場標準集體放寬,出手的決策時間縮短。據來電創始人袁炳鬆回憶說,當初碰到一位投資人,因爲擔心他簽了協議之後反悔,半夜被對方護送回家,以防他再去見別的機構。
天眼查數據顯示,2017年2個月的時間裏,單就小電一家,融資3輪,融資金額近5億。街電也獲得融資5輪。怪獸充電後來居上,並以最快的速度拿下3輪近6億元融資,背後投資方陣容也頗爲豪華,高瓴、順爲、小米、清流等十幾家投資機構。
資本的較早入場,也爲怪獸上市前夕的股權糾紛埋下伏筆。據原子創投創始合夥人馮一名對外表示,怪獸充電允諾的3%的股權一直未被落實,自己一直在美對怪獸充電提起訴訟。
馮一名認爲自己看到共享充電寶的風口,於是物色CEO、組團隊、找融資、建供應鏈。但怪獸CEO蔡光淵微信中承諾的3%股份贈予一直沒有落實。氣不過的馮一名認爲蔡光淵成功後,對自己是“踹一腳,去尼瑪”。
CEO肉搏的中場戰事
聚美優品3億併購街電後,陳歐挖來了前淘票票資深總監原源擔任街電總裁。原源接受專訪時稱,陳歐給他的任務是,讓他一個月之內花掉3億元的投資。聚美對於街電的輸血,無上限。
小電科技創始人唐永波也坦言,可能由於處於風口浪尖,那段睡眠時間明顯比以前減少,幾乎一天只睡4-5個小時。“我感覺現在自己這種狀態很奇怪,就是既想停下來,又怕停不下來。”
資本的簇擁,讓共享經濟的神話效應無限放大,激烈的商戰也在那時候打響。
2017年,來電起訴街電侵犯其使用新型專利,將街電告上法庭,法庭判來電勝訴,但街電很快便開始反擊。先是街電CEO原源在朋友圈迴應,稱街電機器已經完成升級,解決了專利問題,並嘲諷對方爲“花瓶專利”,還毫不客氣地將對方稱爲流氓友商,最後附贈質疑來電挪用用戶押金,並附圖表示“重拳”出擊。
專利戰還在持續,新的說辭是,“他們是想要超出8億的價格讓我們收購。”
這場專利之爭說不清誰是贏家,但共享充電寶內或明或暗的爭鬥從未停止過。
點位,是共享充電寶行業最常被提及的詞。這意味着誰能在地圖上擁有更廣闊的地盤。
小電CEO唐永波曾說,“擴張最快時,一個月鋪7~10萬臺左右的設備,一口氣開20個城市。”各家都在瘋狂地擴張疆土,以謀取更多的市場份額。
資本盼望的一家獨大的格局沒有在這個時候到來,商家的掣肘卻先來到了。
其實,早期商家對於充電櫃入駐是免費開放的,這本來是一舉兩得的雙贏的事情,但諷刺的是,商家的收費行爲卻是行業內的競爭培養起來的。
由於各家的差異化優勢過小,在搶奪商家方面,各家都沒有足夠的話語權,市場盤子太小,導致只有在使用頻率高的場景纔有機會盈利,各家都覬覦優質場地,行業競爭對手間不斷擡高入場費以求入駐,這才使得入場費用水漲船高。
入場費先是幾千,後來躍升到幾萬至幾十萬不等,還需要帶給商家一定程度的分潤,有的熱門場景入駐,商家的分成能達到9成之多。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雲充吧”,2018年底,雲充吧爲入駐一個全國連鎖酒吧的200家門店,豪擲2000萬元簽下了爲期三年的獨家合同。
“有時候晚來了一步,或者一小會兒,這家店就已經被競爭對手籤走了。”在競爭最激烈的時候,擁有無限話語權的商家,甚至聯繫好幾家想入駐的共享充電寶公司,“你們一起談,誰給我的錢多,我就讓誰放。”
2018年5月,有一段視頻曝光,來電科技CEO袁炳鬆在長沙某商場直接拿走競對公司街電的共享充電寶設備。後來,袁炳鬆認爲,這是惡性競爭,“街電團隊後來主動接觸我,並提出條件:如果來電不對外說出法院一審判決街電專利侵權成立一事,就不將這段視頻外泄。”
此後這段視頻還是被一位長沙賬號發佈,面對輿論“盜竊”指控,袁炳鬆承認拿競對設備確爲其本人所爲:“視頻上的人是我”“搬回去研究一下,兩天再還回去。”其本人並沒有道歉,反倒認爲這是商戰陰謀。
在擴張最激烈的時期,很多的大區經理都會經常遇到設備出故障的情況,最後調查結果往往是,這大概是競品公司在搞鬼,剪掉對方充電寶的充電線、拔共享充電櫃的電源線、塗花充電寶的二維碼,甚至直接搬走充電寶機器,似乎是競爭焦灼期各家的“常規操作”。
有的BD經理親眼目睹對手,抗了一整麻袋自家產品跑了。
漲價、合併的終局尾聲
共享充電寶戰事正酣,最需要燒錢的時候,融資卻在這個時候被中斷了。
從2017年11月到2019年4月,整整17個月,原本平均三個月就要融一輪資的怪獸充電沒有再公開融資消息。2019年,整個共享充電寶行業,只有怪獸進行了一筆融資,高瓴創投對怪獸做了一輪2000萬美金的內部輪領投,供怪獸再燒了一輪。
至此,共享充電寶也完成了從“風口”到“生意”的轉變。大家都意識到,行業不會有壟斷性玩家出現,迴歸生意後就是要賺錢。
Tech星球曾在2020年初採訪小電創始人唐永波,疫情最嚴重之際,整個行業發展都進入了谷底。唐永波也提到小電在做一些業務探索,避免行業波動影響企業生存。
但如今看,共享經濟幾乎只能依靠租賃模式本身賺錢,廣告收入微不足道,也並沒有延展出新業務。
於是租金漲價成了全行業共識,早期充電寶價格只要 1 元 / 小時,而2019年至今,這樣的低價格全國難尋。部分商場、醫院等場所每小時充個電達到了 3~4 塊;酒吧、夜店等地方則高達 10 元 / 小時。
在如何做大這個問題上,除了漲價外,各家意識到“誰也殺不死誰”,合併也成了最終選擇。
3月31日,市場上傳出了搜電收購街電一事。從傳出的視頻畫面看,是搜電在內部大會上,直接宣佈了搜電背後的竹芒股份公司收購了街電,但街電董事長陳歐卻向媒體闢謠是假的。
4月2日,事情又出現了反轉,街電與搜電發佈公告宣佈合併。陳歐當時應該否認的是被收購,畢竟和王思聰的賭約還在,賣了街電這事臉上掛不住。
從公告看,也是合併而非被收購。具體而言,是街電和搜電宣佈合併,實行聯席CEO制,共同組建公司運營。這也是繼玩家大規模入局、淘汰後,“倖存者”共享充電寶掀起的第三個小高潮。
值得注意的是,據官方信息披露,街電與搜電合併後,合計用戶規模將突破3.6億,市場份額將達到行業第一。
但市場還沒有進入終局,第三次入局共享充電寶的美團來勢洶洶。
去年5月,是美團第三次殺入共享充電寶。此前,美團曾於2017年、2019年啓動充電寶項目,但兩次未果。
公開資料顯示,美團再次啓動該項目後,加足馬力,開始瘋狂地推,拉開了百城大戰。新重磅政策是隻要商家和美團簽約共享充電寶,每人使用一次美團和點評的真實點擊量就會增加一次,用的越多,餐廳的排名越靠前。商戶只需提供場所,不用繳納任何押金,就能獲得60%收入分成。
拿出商家最在意的線上點擊量做條件,這讓大部分商家不敢不接納美團充電寶。
不可否認的是,在本地生活領域深耕多年的美團,開拓共享充電寶業務,擁有得天獨厚的流量入口。根據美團Q4財報,截至2020年12月31日,美團平臺的活躍商家數增長至680萬,是怪獸點位的10倍。
上市大門的敞開、頭部玩家的報團取暖、巨頭再次入局,似乎在預示着共享充電寶的新一輪競爭又開始了,且白熱化程度只增不減
怪獸背後站着阿里,小電背後站着騰訊,美團再次入局。巨頭入場,新品牌涌現,燒錢的無限戰爭或將再次打響。
參考資料:
《共享充電寶的“錢”途戰爭》;
《對話原子創投馮一名:怪獸充電股份糾紛,金額不大但性質惡劣》;
《美團正式殺回共享充電寶,商家稱“不敢不用”》
(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