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 模範生也有辛酸淚,亞裔成美國收入差異最大族羣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 沃克

獨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近期發佈的數據顯示,亞裔已取代非洲裔,成爲美國收入差距最大的種族羣體。

對此,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26日評論稱,一方面,在1965年美國國會投票通過《外來移民與國籍法修正案》,鼓勵那些掌握先進技術的高學歷人才移民美國後,一些符合條件的亞洲人藉此機會成功移民,並導致該國社會對亞裔形成了“工作努力”、“有能力實現財務自由”的刻板印象,亞裔也因此被稱爲“模範少數族羣(Model Minority)”,與黑人區分開來。

確實,從整體上看,亞裔在美國過着不錯的生活。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2019年,該國亞裔的平均家庭收入爲85,800美元,甚至高於美國全國居民的相應數值。

微信圖片_20210528182638.png

但另一方面,CNBC稱,由於“亞裔”是一個很籠統的稱呼,指代了來自中國、印度、菲律賓、日本、韓國、越南等2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移民,這些人在教育水平等方面也有較大差異,因此,如果對亞裔羣體中的不同分支進行細緻的研究,就會發現現實情況要複雜得多。以緬甸裔美國人爲例,其平均家庭收入爲44,400美元,僅佔亞裔整體平均數據的50%左右,相比之下,印度裔美國人的平均家庭收入卻高達119.000美元。

“大多數國家性數據報告只展示了族羣的整體面貌,當你把亞裔中不同分支的收入彙總在一起,得出的平均數字看起來確實不錯,但這恰好掩蓋了亞裔中低收入羣體正在面臨的生存問題,”西瑪·阿格納尼說道,她是美國全國亞裔社區發展聯盟的執行主任。

關於低收入的亞裔分支,CNBC在報道中還舉出了另一個典型案例:在1970年到2000年間,有大量難民從南亞逃往美國,其中許多人由於存在語言障礙,缺乏工作經驗,且不具備美國學校的文憑,只能從事清潔工、服務員等低技能要求的職業。“你如果掌握有某項職業技能,就能找到工作並在美國紮根。如果沒有,就只能從低薪工作幹起,然後慢慢往上爬,”周敏說道,她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社會學及美國亞裔研究學的教授。

阿格納尼則指出了另一條生存之路,稱相比其他族羣,亞裔初到美國後,更傾向於創業,開辦餐館、裁縫店等小店面,並且,他們通常會依靠自己或親人朋友的支持,在當地求得生存,而非向政府尋求幫助。

此外,CNBC稱,亞裔是美國目前唯一一個因移民而人口數量不斷增長的社會羣體。從1965年到2015年,該國亞裔人口從130萬猛增到了1800萬,其中98%都是移民。例如,殷偶(音譯)和家人就是在2009年移民到了美國,由於不具備自己創業的能力,她的媽媽爲了養活子女,不得不從事珠寶包裝、保姆等各種低收入工作。殷偶在大學期間也同時兼職了3份工,“有時,我與在美國本土出生的朋友之間的確會出現疏離感,因爲他們真的沒有像我那樣繁重的負擔,”她說道。自從移民美國以來,殷偶一家一直住在出租屋內,因此,她在未來的目標之一就是爲媽媽買下一套房產。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