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綜合 艾仁
特朗普還是拜登?這個選擇題不僅擺在美國人面前,也吸引着全世界目光,其中當然包括兩位主角三句不離的中國。
據時代週刊報道,9月2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俄亥俄州代頓市的選舉集會上大呼,“如果拜登贏了,中國就贏了”。
這種論調並不新鮮。早在4月份,特朗普就告訴路透社,“中國將盡一切辦法讓他輸掉大選”。之後8月,他又危言聳聽,稱“如果他輸掉大選,中國將擁有美國”,屆時所有美國人都要苦學中文。
那麼中國真希望拜登當選嗎?
部分中國人的直覺可能是“還是拜登好”,因爲特朗普在貿易、華爲、疫情、香港乃至南海等問題上,都頻頻對中國施壓,以至於輿論討論已經從“冷戰的可能”升溫到“熱戰的風險”。
但另外一些中國人卻不以爲然。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告訴時代週刊,“許多中國老百姓希望特朗普贏,因爲他們認爲特朗普摧毀了美國體系及盟友。如果特朗普繼續做下去,那麼這對中國而言可能意味着機遇。”
1979年4月,時年37歲的拜登作爲第一批訪華的美國參議員之一,受到當時中國領導人鄧小平的接見。32年後,拜登又以美國副總統的身份再次出現在中國。他還經常談論他和中國現任領導人的交流。
但在他成爲總統候選人後,這種“友好”似乎不見了。今年1月,拜登曾寫道,他希望建立一個國家聯盟來孤立中國。他說:“當我們和其他民主國家聯合起來時,我們的力量會加倍。中國不可能無視全球一半以上的經濟。”
再來看看特朗普。在他的團隊中,有許多自稱對華強硬的鷹派人士,包括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白宮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等,他們都堅信“中國威脅論”。而總統也證明他願意觸碰一些讓中國緊張的敏感話題。
然而,在白宮前安全顧問博爾頓看來,特朗普不過是虛張聲勢,他打算在上述每一個問題上妥協。
一些分析人士認爲,在最後一個任期內,特朗普可能會傾向於“收斂”一點,並與中國達成某種諒解。王義桅教授說:“如果沒有連任壓力,也許他可以更務實地與中國談判。中國終於可以達成協議了。”
亞太日報特約評論員石江月認爲,我們應當意識到,中美關係已經回不去了。不論是特朗普還是拜登當選,都會採取比以往更加強硬的對華政策,但兩邊採取的手段和打壓方式又有所不同。
如果特朗普連任成功,那麼他對於中國的各種打壓和限制還會繼續。新冠疫情爆發後,特朗普不斷“甩鍋”、抹黑中國,以轉移指責。只要美國的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經濟不見起色,特朗普就會一直這麼幹。
石江月預測,缺少連任壓力的特朗普在下一個任期裏可能會更加“隨心所欲”。這也意味着中美關係可能會大起大落,我們要爲此做好準備。
那如果拜登當選呢?專家認爲,民主黨屆時可能會聯合西方國家,強調西方傳統價值觀,在科技領域繼續對中國實施打壓。不過,在人文領域,拜登政府可能不會像特朗普政府那麼敏感和強硬。
亞太日報特約評論員孫成昊也認爲,拜登政府和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會有所不同。
他說,如果拜登執政,雖然美國的整體思路也不會改變,競爭仍將是美國處理對華關係的主流,但會反思對華政策的方式方法。總體而言,拜登的對華政策會迴歸理性,不會向特朗普那樣無所顧忌、橫衝直撞。
人文領域,拜登會一定程度上恢復與中國的雙邊交流;盟友層面,拜登會在經貿和安全領域調低對盟友施壓力度,進一步打造對華聯盟;全球治理領域,中美可能會在抗擊新冠疫情、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經濟復甦等方面尋求合作。
孫成昊認爲,如果特朗普執政,中美關係可能會進一步惡化,也很有可能觸底反彈。這主要取決於三個因素:疫情的發展情況,美國的經濟狀況和白宮的人事變化。
他說,特朗普本人對於中國其實並不是完全的敵意,但他手下的白宮幕僚卻個個是鷹派。如果特朗普第二任期的用人風格仍然與現在類似,那麼毫無疑問,這些反華鷹派將繼續主導對華政策,中美關係的迴旋空間也不會太大。
總而言之,當下美國,兩黨爭鬥已經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但在中國問題上,共和黨和民主黨卻同仇敵愾。這種統一即使不是“唯一”,也一定是“極少”。下一個四年對中美關係很關鍵,但無論誰當選,都不會是中國的朋友。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