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紀念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30週年特別外長會在重慶舉行。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和東盟成員國外長、東盟祕書長出席。王毅在會上高度評價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係,梳理總結了中國和東盟30年合作成果和經驗。王毅指出,中國東盟要着眼未來30年,共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東亞特色的區域合作之路,打造更高水平的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係,構建更爲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過去30年,中國和東盟堅持講信修睦,謀求合作共贏,發展成爲最大規模的貿易伙伴,最富內涵的合作伙伴,最具活力的戰略伙伴。雙方建立了領導人、部長、高官等各層級、立體式對話機制,及時就重大問題開展戰略溝通,爲雙方關係發展構築起堅實基礎。中國連續11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東盟也在2020年躍升爲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雙向投資累計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2019年,雙方人員往來已超6500萬人次,每週有近4500架航班往返於中國和東南亞國家之間。雙方互派留學生超過20萬,結成友好城市200多對。
尤其是過去一年,儘管面臨百年變局和世紀大疫的疊加影響,中國-東盟關係依然迎難而上,逆勢上揚,繼續成爲最成功的地區合作樣板之一。在高層交往把舵定向基礎上,中國和東盟相互支持,共克時艱,攜手抗擊疫情,力推復工復產合作,各領域合作持續深化,雙方關係不斷加強。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協定的簽署,也爲中國-東盟經貿關係發展創造了新平臺、提供了新機遇,爲雙方繼續深化利益融合、引領區域合作開拓了新空間。
如今,中國東盟友好合作步入“而立之年”,各自發展也處於承前啓後的關鍵階段,雙方關係迎來了繼往開來、提質升級的新契機。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東盟肩負着共同開創地區和平、發展、合作新時代的重任,這對雙方打造更高水平的戰略伙伴關係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時,中國-東盟關係也面臨多重挑戰——目前東盟地區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防疫形勢依然嚴峻,疫情同時也重創東南亞經濟。未來一段時間,東盟各國將持續面臨政府收入減少、防疫及刺激經濟支出增加、償還到期債務等多重壓力,陷入債務危機可能性加大。另一方面,美國基於地緣政治競爭,採取多種手段阻擾中國-東盟關係發展。如在南海擴大存在與直接干預,干擾破壞南海和平穩定;利用“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塑造小多邊同盟,試圖打造“亞太版小北約”制衡中國,以及企圖分化中國-東盟經貿聯繫,實現產業鏈“去中國化”等,這些都將給中國-東盟合作帶來新的不確定性。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面對新形勢,中國和東盟必須繼續秉持夥伴精神,攜手應對重大挑戰。一是要深化抗疫合作,儘快徹底戰勝疫情。王毅提出,中方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盡己所能向東盟國家提供疫苗,迴應各國需要,並與各國加強疫苗研發、生產、採購、接種、監管合作,提升地區公共衛生能力。新加坡今年2月發佈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受訪者認爲,在東盟對話夥伴中,中國是給東南亞抗疫幫助最多的國家。相信在接下來的抗疫過程中,中國仍將是東盟國家的最強助力。
二是要推動經濟復甦,積極培育合作新增長點。中國除積極支持東盟穩步推動經濟重啓、鞏固復工復產合作外,還應大力拓展新的合作領域,打造務實合作新亮點。近年來,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驅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成爲各國經濟增長關鍵動力。疫情更是進一步凸顯數字經濟重要性,催生新產業和新業態發展。中國和東盟要緊抓數字經濟新機遇,加速探索數字化轉型和發展,加強在數字技術防疫抗疫、數字基礎設施、智慧城市等領域的合作。今年還是中國—東盟可持續發展合作年,雙方可在生態環保、防災減災、氣候變化、減貧等領域創造合作亮點,不斷注入合作新動能。
三是要維護地區安全穩定,儘早達成“南海行爲準則”。當前全球風險點和動盪源增多,亞太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上升。中國和東盟各國要從大局出發,積極管控分歧,充實安全領域合作。王毅介紹,此次特別外長會期間舉行了《南海各方行爲宣言》高官會,商定重啓“南海行爲準則”線下磋商。中國和東盟要趁勢而上,繼續全面有效落實《宣言》,儘早達成一個實質、有效、符合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國際法的“準則”,“向世界展示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有智慧共同維護好地區和平穩定”。
2018年,第21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通過了《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係2030年願景》;2020年,第23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發表了《落實中國-東盟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伙伴關係聯合宣言的行動計劃(2021-2025)》,這些文件爲雙方關係發展規劃了藍圖,謀定了道路。未來中國-東盟要以落實《願景》爲主線,以《行動計劃》爲重點,不斷充實戰略伙伴關係內涵,推動中國—東盟關係不斷邁上新臺階,創造下一個更加精彩的30年。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