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 研究:失去配偶的男性一年內容易死亡

APD NEWS

text

亞太日報 丹瑋

據時代週刊報道,一項統計顯示,喪偶對人的健康產生的負面影響可能會持續數年,進而導致夫妻雙方短時間相繼死亡的現象,即所謂的“喪偶效應”。

《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於3月22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年輕男性喪偶後面臨的健康風險更大。來自丹麥、英國和新加坡的研究人員研究了近100萬65歲及以上丹麥公民的數據後發現,年輕人在失去配偶時更容易在一年內死亡。研究人員還發現,與沒有喪偶的同齡人相比,女性的死亡率高出27%,男性的死亡率則高出70%。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環境、健康和不平等老齡化研究項目聯合主任道恩·卡爾(Dawn Carr)表示,一般來說,夫妻之間共同的生活習慣和其他對健康起重要作用的行爲,如飲食和鍛鍊方案。這項研究規模大,隨訪期長達六年,研究人員能夠深入研究“喪偶效應”的具體風險因素,從而發現性別和年齡是造成該效應的兩個主要的因素。02be5c90c7a9baa0d80f67bdc08c886d.jpg

猶他大學老年病學跨學科項目助理院長卡拉·達塞爾(Kara Dassel)表示,與晚年相比,年輕喪偶會造成更大的壓力。同時,研究中的年輕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到喪偶的打擊,在這些年輕男性中,失去配偶後死亡風險的增加會持續三年。

專家認爲,在所有年齡段的男性中,孤獨是早逝的最大風險因素之一。在異性戀夫婦中,男性往往非常依賴配偶來滿足他們的社交需求,但隨着年輕一代的年齡增長,這種情況可能會逐漸改變。

這項研究還顯示,儘管參與者的死亡風險在配偶去世後的第一年整體有所增加,但在前幾周實際是有所下降的,這顯示了來自家人和朋友的即時社會支持的有益效果。多倫多大學醫療服務研究專業的博士生Umair Majid表示,這一發現也反映了親人的去世可能會造成後續工作中壓力大、情緒激動、身體困難的長久影響。

專家們還指出,研究結論並不能保證適用於所有人,還有很多國家與丹麥具有不同的地區文化,因此喪偶後社會支持的增加、對死亡意義的不同看法,都可能影響研究結果。目前還不知道這些發現是否適用於非異性戀關係,以及未婚者之間的親密關係,隨着結婚率的持續下降,這一類別可能會增加。

(來源:亞太日報 APD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