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海外記者 Imdad Hussain
編譯 道格
印度和中國有着長期的邊界爭端歷史。2017年,兩國在洞朗地區曾發生了長達兩個多月的對峙。
兩國在其他政策領域的分歧也在加劇。去年8月,印度有爭議地決定結束查謨和克什米爾的有限自治權,並重新繪製了該地區的地圖。新的聯邦管轄的拉達克包括阿克賽欽,印度和中國都聲稱對該地區擁有主權,中國實際控制着該地區。
今年4月以來,印度邊防部隊單方面在加勒萬河谷地區持續抵邊修建道路、橋樑等設施,使這一本來和平的地區也成了爭端熱點。
至少有20名印度士兵在最近的中印軍隊的衝突中喪生,這是1975年以來的首次造成死亡的雙方衝突,也是1967年以來最嚴重的衝突。中國指責印度兩次越過邊界,挑起和攻擊中國人員,使4月底以來緊張局勢不斷升級。
有分析稱,印度正在改變實際控制線沿線的現狀,這激怒了中國。
印度方面,執政黨印度人民黨奉行印度教民族主義,其政府高級領導人也一直在討論奪回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那裏有連接中國和長期盟友巴基斯坦的戰略公路喀喇崑崙公路。作爲“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中國在“中巴經濟走廊”上投資了約600億美元。“中巴經濟走廊”是往來於巴基斯坦南部瓜達爾港運輸貨物的關鍵,爲中國提供了通往阿拉伯海的通道。
“一帶一路”倡議的背後,是中國奉行通過國際互聯互通實現所有人福祉的政策,而隨着中國政府全力幫助其他國家抗擊新冠疫情,這一理念也變得更加清晰。
然而,印度從一開始就奉行霸權主義和擴張主義,與包括中國和巴基斯坦在內的大多數鄰國時常出現衝突。
中印緊張局勢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是戰略。中國和印度有很長的歷史的糾紛,中國贏得了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的勝利。而在過去的幾年裏,印度方面在邊境地區加速建設工作被認爲是引發糾紛的主要原因之一。
專家表示,過去五年以來,印度一直在加強邊境地區的建設,修建橋樑和公路以增強印度的監控能力,同時取消查謨和克什米爾的特殊地位也可能是一個因素,因爲它們是相互關聯的。
儘管不時發生邊境衝突,但兩國之間的經濟聯繫在過去10年有所擴大,中國對印具有鉅額貿易順差。因此,原因也可能是經濟方面的,疫情嚴重影響了中國、美國、歐洲、中東包括印度等其他南亞國家經濟體,過去五個月以來,印度耗資巨大用於應對失業和維持企業運營。
今年4月,印度政府修改了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周邊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規則,當時鮮有人抱怨。現在,來自這些國家的外資必須通過印度政府的審查,不再像以往那樣可以通過更直接的途徑進入。此舉據稱是印度政府試圖保護本國公司。
另外,印度支持美國指控中國隱瞞新冠疫情相關信息的行徑,加上戰略和經濟因素,也可能加劇緊張局勢。
總之,這場衝突背後原因複雜,中國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都是核大國,兩國爭鋒勢必會對世界產生巨大的地緣政治後果。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