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單邊主義 聯合國需喚醒國際合作精神

亞太日報

text

202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同時也是聯合國成立75週年。1945年10月,由150個國家的代表審議並通過的《聯合國憲章》生效,聯合國正式成立。走過了四分之三個世紀的聯合國見證了冷戰的開始與結束,也目睹了世界秩序由兩級走向多級。

聯合國最初由英、美、蘇、中四大國倡導併發起,旨在以國際合作的方式維持戰後的世界和平與安全。成立聯合國的構想是由美國時任總統羅斯福提出的。羅斯福此舉可謂用心良苦。美國自建國起就有孤立主義的外交傳統,不願過多參與國際事務。在二戰初期,面對法西斯國家在亞歐大陸的肆虐,美國一度情願置身事外。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才被迫參戰併成爲扭轉戰局的關鍵力量。二戰結束之後,羅斯福總統不願看到美國的孤立主義再次捲土重來,因而希望以聯合國這種體制化的方式,讓美國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

75年來,世界局勢風雲變幻,斗轉星移。從來沒有哪個國際組織在促進各國的團結與協作方面,能夠發揮像聯合國一樣重要的作用,也從來沒有哪個國際組織能夠像聯合國一樣,將世界各國凝聚起來,讓地球顯得更像是一個村莊。

但是,今天的聯合國卻再一次站在了世界的十字路口。它需要各國重新喚起對話和合作的精神,來應對迫在眉睫的諸多危機。

近年來,國際單邊主義逐漸擡頭,逆全球化的聲浪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自特朗普政府上臺以來,多邊主義遭遇了重大的挑戰。美國陸續退出了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巴黎氣候變化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數個國際多邊合作框架。在今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之際,美國又悍然退出世界衛生組織。這一系列“退羣行爲”對聯合國所倡導的國際合作精神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同時,美國政府還向世界各主要經濟體揮舞貿易大棒,以貿易平衡爲由不斷升級中美經貿摩擦。美國單方面挑起的中美摩擦給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帶來了不確定性。

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曾憂心忡忡地表示:“我們面臨的威脅和自身的脆弱性應該迫使所有人明白,使我們團結起來的東西比分裂我們的東西更重要。”不少美國的傳統盟友也頗有微詞,法國總統馬克龍就曾直言不諱批評說:“因爲美國的政策,多邊主義正在經歷一場與我們所有外交活動相沖突的重大危機。”

美國政府當前的單邊主義政策已經背離了羅斯福總統當年倡導建立聯合國的初衷,孤立主義又在美國死灰復燃。但是今天美國的新孤立主義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孤立主義。它不是爲避免捲入國際紛爭而採取的中立主義立場,而是蓄意破壞國際合作,挑起國際爭端的霸權主義。作爲聯合國的發起國和常任理事國之一,美國種種霸權主義行徑和推卸國際責任與義務的做法爲聯合國的未來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

與美國不同,中國從未將自身的發展與世界孤立起來,而是積極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習近平主席在多個國際場合提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主張要樹立雙贏、多贏、共贏的新理念,摒棄你輸我贏、贏者通吃的舊思維。這既是新中國外交實踐的厚積薄發,也是對聯合國及其所代表的多邊主義的支持與繼承。

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大多數國家的領導人都將以視頻連線的形式參加今年的聯合國大會,這或許會成爲有史以來最爲“冷清”的一屆大會。但是疫情並不能淡化本屆聯大的重要意義,相反更突顯了其緊迫性。當前,各國急需放下分歧,攜手抗疫,共同克服這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聯合國也需深入思考如何在百年大變局中更好地回答世界和平與發展這一重大課題。

75年後的今天,《聯合國憲章》並沒有過時。國際社會比任何時候都更應當重溫《憲章》精神,捍衛《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唯有推動聯合國充分發揮國際和平與安全的維護者、世界發展與繁榮的促進者之作用,重新喚起和發揚互利共贏的合作精神,世界纔有可能走出當下的種種困境。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