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危急,更需打通醫療物資跨境“堵點”

亞太日報

text

截至北京時間4月3日,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過百萬,累計死亡52771例。疫情衝擊之下,不少國家的醫療系統出現“擠兌”現象,藥品、防護品及醫療器械等物資高度緊張。但由於各國國情不同、各地區採取的防疫措施也不盡相同等多方面原因,目前確保醫療用品等物資快速流通,仍面臨不小阻礙。

二十國集團貿易部長日前發表應對新冠肺炎特別會議聲明稱,將立即採取必要措施促進醫療用品和設備等必需品的貿易。二十國集團對醫療物資貿易問題的關注背後,是全球疫情衝擊下各國醫療物資短缺的緊迫現實。如何保障急需物資的跨境流通,正在成爲全球應對疫情的關鍵因素。

近日,美國媒體披露,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沒有爲美國進口按中國標準生產的KN95口罩進行緊急授權,這意味着美國進口商無法從中國進口KN95口罩。這背後是否有政治因素考慮尚無法斷言,但這裏卻提出了抗疫物資供應涉及不同國家和地區對產品的認證標準差異等具體問題。

標準差異干擾影響醫療物資流通,只是疫情當下跨境醫療物資流通遇挫的一個縮影。越來越多國家的入境管制措施使得跨境物流出現“堵點”“斷點”,包括醫療物資在內的許多貨物在邊境長時間滯留。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認爲,爲支持運輸行業,特別是保障醫療物資等運輸暢通,國際社會有必要搭建一個數據共享的全球應急物流平臺,強化各個國家海關、主要運輸公司等進行統一協調,確保防疫物資、醫療物資最大限度地流通。

國際物流運力不足也是當下醫療物資跨境流通的阻礙因素。海運、陸運和空運是國際物流運輸的主要方式,其中海運和陸運具有運量大、運費低的特點,而空運具有快速、便捷的特點,但運輸成本較高。疫情影響下,一些國家關閉了海運或陸運的物流通道,使醫療物資運輸受到顯著影響。

在美國,據當地媒體報道,今年2月,在航空海運方面,美國最大的港口洛杉磯港的集裝箱吞吐量同比下降了約25%;在鐵路運輸方面,美國最大鐵路的載重量同比下降了8.3%。歐洲物流市場供應鏈緊張的現象也較爲顯著。自3月中旬歐洲各國宣佈封鎖邊境以來,歐洲有近10%的貨運無法交付。

楊達卿認爲,在海運和陸運遭遇封鎖的背景下,世界各國可以充分發揮空運的作用,儘管飛機運輸量要比貨輪、火車小,但空運能夠縮短大大縮短交貨期、安全性高,使得醫療物資能夠更加及時地運往疫情嚴重國家,進而促進醫療物資的跨境快速流通。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