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經濟保障工作,消除抗疫後顧之憂

亞太日報

text

眼下“戰疫”正在進行時,而凝聚抗疫合力,也得靠多方面的保障:有些該激勵的善舉就得激勵,有些該減輕的負擔就得減輕。這方面,國家層面就推出了不少“硬核措施”。比如,2月7日,財政部明確宣佈,對確診新冠肺炎患者個人負擔費用實行財政兜底,中央財政補助60%;對疑似患者,由就醫地制定財政補助政策,中央財政視情給予適當補助。

這無疑是一則令人安心的好消息。“財政兜底”的承諾不僅使患者不再因治療費用問題恐慌,也避免了醫療機構因治療經費而糾結。一切花銷有政府兜底,無論是患者還是醫院,都可以更無顧忌地投入到抗疫大局中來。

“財政兜底”的承諾,實際上與延長假期等政策一樣,體現了抗疫決心。當前疫情防控是頭等大事、第一位的工作,理當對疫情一線人員做好經濟保障工作,讓他們的付出獲得應有的激勵。事實上,據財政部透露,截至2月6日下午5點,中國各級財政已安排疫情防控資金667.4億元,實際支出284.8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共安排170.9億元。

同日,財政部網站公告表示,對參加疫情防治工作的醫務人員、工作者按照政府規定標準取得的臨時性工作補助和獎金,免徵個人所得稅。對於單位發給個人用於預防新冠肺炎的藥品、醫療和防護用品等實物,不計入工薪收入,免徵個人所得稅。與“財政兜底”醫療費一樣,這實際上也是一則“兜底式公告”,通過財政對參與一線抗疫的個人和企業予以支持、鼓勵。

在疫情一線,無論是醫療人員還是服務人員,實際上都是在冒着生命危險“逆行”,理當在不危害整體公平的基礎下,使其獲得更多物質回報。畢竟,疫情總有平復的一天,這些特殊環境下的“勇士”們脫下防護服後,仍然是平常人,仍然要面對日常的柴米油鹽姜醋茶。

事實上,此次疫情更像一場整體戰爭,需整體動員來保障最終勝利。以此而言,出於保障抗疫積極性和持續性的目的,不妨對參與人員獲得相應經濟回報、對捐贈企業獲得稅收或聲譽回報、對適當的激勵性市場行爲持更積極態度。

疫情當前,財政部及時出臺“兜底式”經濟保障措施,無論是減輕患者費用負擔也好,對抗疫人員補貼獎勵、免徵個稅也好,都是以“減法”換取抗疫凝聚力的“乘法”,進而爲合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切實保障。

(來源:新京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