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春雨
2月3日,美國國務院宣佈推遲國務卿布林肯原定在5日和6日的訪華行程,原因是發現一個屬於中國的“飛行物體”出現在了美國領空。
這個消息一出,很短的時間內,各式各樣的謠言也紛紛涌現。那麼,實際情況究竟如何,讓我們現在來捋一捋。
據美媒報道,這個飛行物體2月1日出現在了西部蒙大拿州上空,美國國防部官員稱,蒙大拿州有馬姆斯卓空軍基地,也有全美僅有的三個核導彈發射井之一,該飛行物體屬於中國,是個“偵察氣球”,正在敏感地點上空收集信息。不過,美國防官員同時稱,這個氣球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的風險較低,對民用航空也沒有威脅,所以他們決定不將其擊落,因爲擊落它可能對地面構成危險。
美國國務院官員表示,雖然這個氣球沒有什麼大的安全威脅,但布林肯現在訪問中國顯然不是好時機,因爲氣球事件的發生,他們擔心現在訪華會發出錯誤信號。
美國發出聲明之後,中國立即給出了迴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3日下午迴應說,中方正在瞭解覈實情況,事實真相澄清之前,猜測及炒作無助於妥善解決問題,希望雙方能共同冷靜及謹慎處理。同時,毛寧還強調說,中國一直嚴格遵守國際法,無意侵犯任何主權國家的領土及領空。
在經過調查後,同日晚上9時35分,中國外交部網站發出聲明,承認該飛行物體屬於中國。聲明寫道:“該飛艇來自中國,屬民用性質,用於氣象等科研。受西風帶影響,且自身控制能力有限,該飛艇嚴重偏離預定航線。中方對飛艇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表示遺憾。中方將繼續同美方保持溝通,妥善處理這次因不可抗力導致的意外情況。”
就氣球事件,3日晚間,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也同布林肯通了電話。雙方就如何以冷靜、專業態度處理偶發事件進行了溝通。王毅在電話中強調,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國家,一貫嚴格遵守國際法,現在雙方要做的,就是保持定力,及時溝通,避免誤判,管控分歧。
捋了一遍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我們不難知道,這明顯是一個意外事件。各方完全沒有必要就此藉機發揮,進行無端炒作,這樣的做法根本無益於中美關係的良性發展。
在清楚了整個氣球事件的全貌後,人們好奇的,一定還有布林肯此次訪華行程要和中國討論的事情。
美國務院發言人1月25日在新聞發佈會說:我們將討論那些有潛在衝突的領域,我們希望在這些領域建立護欄,以確保競爭不會轉變爲衝突,但也將討論那些我們認爲有可能與中國進一步合作的領域。”
根據這一發言的基調,亞太日報波士頓記者岱可認爲,除合作議題外,布林肯還將討論以下潛在衝突的領域:
1.臺灣問題。
就在不久前,布林肯與防長奧斯汀都聲稱在臺灣問題上,中國試圖改變現狀,並建立新常態。以下幾點表明美國正在突出臺海在中美關係的重要性。
首先,明確美國在該地區行動的地位合法性。美國近年來公開宣稱它是一個“一個印太國家,美國的利益與美國的未來與該地區的繁榮與安全緊密聯繫在一起”。
其次,“重返亞太”戰略全面鋪開,並且拓展至“印太”。(當初提出“重返亞太”的執筆者,現在可能發現當初野心不夠大。)雖然人們都知道美國從未離開亞太,但是也都知道,所謂“重返亞太”反映的是美國戰略重心調整,即將戰略重心從中東等地轉向亞太地區,或者至少將亞太地區的戰略地位提升至與其他戰略地位優先的地區同等重要的地位。如果說奧巴馬時期,是所謂“重返亞太”的準備時期,那麼拜登時期便是明確展開在該地區與中國的對抗。或者,重返亞太的最終結果便是與中國的對抗。
再次,無論是美國學界還是政界,都認爲中國在臺海地區的動作正在變得越來越激進。研究中國安全事務的美國學者也經常認爲中國在臺海的動作過於大,認爲中國隨着綜合實力的增加,在安全、軍事領域正在採取越來越激進的政策以及行動。
最後,布林肯在臨行前營造氛圍,爲即將到來的與華對談施加壓力。1月11日,美日兩國外長、防長在華盛頓舉行了2+2會議,美國宣佈,將在日本沖繩部署一支新的海軍陸戰隊“瀕海戰鬥團”,雙方還將加強在太空等領域的合作。美方向日本強調,將以包括核能力在內的全部能力保衛日本。據報道,會議重點商討如何應對“中國挑戰”。布林肯在會後的聯合發佈會上稱,“我們都認爲中國是我們和盟友及夥伴國家共同面對的最大的戰略挑戰。”
2.軍事管控。
在1月25日美國務院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有記者問到是否會討論核裁軍的問題,發言人普萊斯回答道:我們關切地注意到,中國的武器庫規模越來越大。已經有各種公開的報告寫到了這一點。當然,這是我們尋求討論的一個問題。我們認爲,負責任的核大國需要採取負責任的行動;他們需要參與討論戰略穩定,以確保世界上最強大的武器以恰當的方式進行管理,並確保我們各自的庫存以恰當的方式進行處理。因此,所有這些都是我們尋求與中國討論的問題。我們將在未來幾周有機會做到——做到其中一些。”
3.一如即往關注朝鮮半島。
在將中國定義爲戰略對手之前,在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前,半島問題是美國對華安全關係的最優先問題,也是唯一將中國置於發揮重要作用的議題。但是隨着美國戰略重心的轉移,在亞太地區,警惕朝鮮的半島問題,正在被警惕中國的崛起所代替。奧巴馬時期,談到中國,綁定的議題必是朝鮮;拜登時期,談到中國,那就是中國。
4.繼續加強科技壁壘,遏制中國科技公司。
保護知識產權也是美國政府歷來叫囂的問題之一。顯然,現在在這個領域的爭論早已不再是10多年前的“打假”,而是升級爲科技領域的競爭。在這個問題上,美國兩黨目前幾乎高度一致。在回顧過去兩年的政績時,在內政方面,布林肯特意點出《芯片與科學法案》以及《通脹消減法案》。這兩項法案都明確提出與中國的競爭和對中國科技公司的遏制條款。除了芯片公司外,TikTok是不是也會在布林肯的單子上?
5.人權問題。
包括新疆、西藏和香港以及更廣泛的領域。民主黨政府最擅長的牌,布林肯也必須要打。
6.烏克蘭戰爭。
拜登自執政以來,國內事務幾乎一團糟。通貨膨脹,物價飛漲;治安堪憂,各地暴力事件頻發;移民問題關注不力,甚至讓原本支持民主黨的一些精英選民也開始抱怨。而擺脫國內困境的出路無疑是開拓外交,最有效的便是戰爭。可以預期,在烏克蘭爆發的代理人戰爭不出意外的話將會持續至2014美國大選年。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