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歐洲議會外事委員會通過所謂“歐盟-臺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妄稱應將歐盟駐臺的“歐洲經濟貿易辦事處”名稱更名爲“歐盟駐臺灣辦事處”,以及雙方要在共同價值觀基礎上拓展“更緊密和更強大夥伴關係”,維護所謂“印太地區秩序”等。歐洲議會此種行徑是挑戰歐盟及其成員國對臺開展非官方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等範疇,嚴重違背一箇中國原則,損害了中歐互信與合作,公然干涉中國內政。炮製這一報告是歐洲部分政客基於意識形態偏見和對中國無知所表演的一出譁衆取寵的鬧劇。
在歐盟治理的架構中,歐洲議會理論上是立法機構,但長期以來扮演的卻是諮詢和監督性質的機構,一度被撒切爾夫人比作是“米老鼠”。相較於代表超國家治理權力,直接起草制定政策法規的歐盟委員會,以及作爲代表成員國意見做出歐盟各項重大政策決策的歐洲理事會及歐盟理事會而言,歐洲議會一直以來在歐盟決策中影響力與存在感稀薄,雖然歐盟爲了解決其代表民意水平較低的“民主赤字”問題,在《馬斯特裏赫特條約》《阿姆斯特丹條約》《里斯本條約》等歷次歐盟修約中不斷擴大歐洲議會的權力,但仍然未能從根本上改變歐洲議會對歐盟內外事務影響力邊緣化的角色。
歐洲議會無論從歐盟機構權力博弈的角度,還是歐洲議會議員撈取政治資本的角度,其通過法案、建議以及輿論發聲方面施展影響往往採取比較激進甚至出格的方式,甚至通過立法程序、人事任命等方式凍結歐盟政治議程。同時,由於議員在各成員國自身的選區中選舉產生,因此他們更看重自己能否連選連任,看待歐盟對外關係的務實性遠不及歐盟機構領導人和成員國政府,而其政治活動與歐盟整體內外利益和政策取向並非完全吻合。長期以來,西方定義的所謂民主、自由、價值等已經深入到歐洲政治生態和社會認知。在這些問題上炒作和叫囂,則能在越來越“價值內卷”的歐洲政壇尋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因此無論是內政還是外交議題,歐洲議會議員往往忽視決策務實和實操可行性。
由於長期以來歐盟在政治制度、價值觀念與中國存在着巨大差異和誤解,加之隨着近年來歐盟對華認知開始轉向“夥伴”與“制度性對手”等多重定位,一些對中國懷有濃厚意識形態偏見的政客開始渲染中國對於西方的挑戰與威脅,甚至炒作所謂的“敘事之爭”“價值之爭”等。尤其是近兩年來,歐洲議會部分政客頻繁在涉華議題上做出危險動作,接連在涉港、涉疆、中歐投資協定等方面提出影響惡劣的議案。而他們在中方的堅決反對和嚴正反制之下,不以爲恥反以爲榮,相互彈冠而慶互封“價值先鋒”,並且在“雷區蹦迪”的動作越來越大,將手伸向了事關中國主權的臺灣問題。此次議案是多年來歐洲議會在涉臺問題上進行的最危險舉動,實質上是在“一箇中國”問題上說一套做一套,嚴重損害了中歐關係的政治互信和相互交往的基礎。
雖然目前所謂“歐盟-臺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仍然處於委員會通過階段,其中內容在未來要想真正轉化爲歐盟和成員國實際政策,則在程序上和法律上仍然有着遙遠的距離,但其惡劣影響仍然不可忽視。歐洲議會這一舉動向海峽對岸以及國際社會釋放了嚴重的錯誤信號,“臺獨”分子或將挾洋自重,進一步做出挑釁大陸、破壞臺海局勢穩定的危險舉動,並將跪拜洋大人的醜態一次又一次地在世人面前表演。同時,此舉也意味着給立陶宛等歐盟成員國傳達錯誤信息,使其進一步朝着背離中歐關係大局的方向一意孤行,給中歐關係增加新的負面因素。
實現祖國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也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趨勢。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大會上擲地有聲地指出,“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一箇中國是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也是中國同世界各國保持和發展友好合作關係的前提與政治基礎,任何人對其進行的挑釁,只會受到中國人民的堅決回擊。歐洲一些政客應當認識到,所謂的意識形態對立、“自由民主夥伴”只是西方的自我妄想以及分裂分子自我包裝的道具,沒有任何理由將其用來挑戰和歪曲中國維護主權安全、領土完整的決心和立場,相互尊重彼此政治關切和核心利益纔是處理中歐關係的明智選擇,莫要成爲“拿着槍的猴子”,被人當槍使。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