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最近好像和汽車結下了梁子。6月29日,是美國商務部就進口汽車「232調查」接受公眾意見的截止日期。歐盟委員會也在當天向美國商務部提交了報告,這是歐盟首次以書面形式詳細回應特朗普對進口車輛施加懲罰性關稅的威脅。在這份歐盟提交美國商務部的11頁文件中,歐盟警告美國,如對全球實施汽車稅,將引發全面貿易戰,而全球反制措施將涉及3,000億美元美國產品,即涵蓋美國對外出口19 %的產品。
由此看來,一場貿易戰已經是箭在弦上。特朗普為何要對汽車工業如此念念不忘?這得從他的權力基礎說起。眾所周知,特朗普能夠當上總統,鐵鏽地帶的鐵票倉功不可沒。
在美國去工業化的過程中,美國中部各州日益凋敝,如伊利諾伊州、俄亥俄州等,最終那些凋敝破舊的鋼鐵廠、汽車廠、機械廠等散佈在一個漫長的區域內,被人們形像地稱為鐵鏽帶,而這些州失業率高不說,大量以前的體面工人不過是靠一些零雜工度日,特朗普的總統大選成功很大程度靠的是這些「鐵鏽州」的集體反水(他們以前是普遍支持民主黨的),而反水的出現則是直接起因子這些州裡普遍存在的憤懣。為了撫慰這些鐵桿選民,特朗普必須在汽車工業上大作文章,起碼得擺出一個大作文章的態勢來。
在當上總統後,特朗普還面臨一個問題。在美國還沒有去工業化的時候,美國的社會成員(尤其是勞動者)都能分享到國家經濟發展的成果,原先一個美國人只要份正經工作,不管是裝配工還是搬運工,都能拿到至少維持體面生活的薪水,而這些勞動者不管是藍領還是白領,大部分獲得足夠的薪水後都可以建立起穩定的家庭,有了穩定的夫妻結構和家庭財富,就可以養育起數量上達到社會次代更替率的孩子,並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和教育,從而為這個社會培育出充足的下一代勞動者和軍人,構成這個國家持久而健康的基本盤。這同時也是美國能夠維護霸權的基本。
然而,在產業空心化之後,大量產業工人只能淪為看門人或者保安,或者在某個餐館刷盤子,在加劇美國貧富分化的同時,也使國民整體生活水平下降,從長期看,美國的整體國民素質也將隨之降低。
從汽車產品的技術特點看,每輛汽車都是當代高新技術的結晶。汽車工業是應用機器人、數控機床、自動生產線最大的產業,現代轎車也運用了大量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和電子技術。汽車工業不但和鋼鐵、冶金、橡膠、石化、塑料、玻璃、機械、電子、紡織等產業休戚與共,而且延伸到商業、維修服務業、保險業、運輸業和公路建築等行業。一旦抓住汽車產業這個龍頭,相關產業就能被帶動。特朗普的精明商業頭腦令人嘆為觀止。
因此,無論是從選票政治還是治國理政方面,特朗普都有足夠的理由對國外汽車徵收關稅,以扶植國內汽車產業的複蘇與發展。然而,特朗普此舉無疑是對歐盟,特別是汽車工業發達的德國的一次沉重打擊——汽車工業是德國的支柱型產業,德國七分之一的就業崗位和四分之一的稅收來自於汽車工業及其相關產業。
然而,這是不是以為著歐洲國家和美國的決裂?未必。首先,特朗普的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的風格使事情未必沒有轉圜的餘地。特朗普很有可能是藉此敲打,甚至敲詐歐洲國家,逼迫其在其它方面做出讓步。其次,歐洲國家對美國的依賴決定了歐美關係不可能為了這個問題而徹底鬧掰——美國是歐盟最大的出口市場;歐洲國家在軍事嚴重依賴美國的保護。按照國際關係理論現實主義流派的觀點,權力來自於兩個方面:軍事和經濟。這兩方面歐洲都受制於美國,即便對美國的汽車產業政策極度不滿,最後也只能咬牙忍下這口氣。
無論如何,歐美在汽車關稅問題上矛盾的爆發其實已經開始慢慢改變雙邊關係,這種改變在國際關係領域具有深遠意義與影響。
撰文:亞太日報評論員馬堯
原文:
https://cn.apdnews.com/toutiao/860002.html
相片:亞太日報,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