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武器展示系統”樣機測試畫面
據美海軍新聞網報道,近日,“波特蘭”號船塢運輸艦在夏威夷珍珠港外進行固態高能激光武器首次試射,成功擊落一架無人靶機,隨後美海軍宣稱試射成功。其實,這並非美軍第一次進行激光武器試驗,此前美空軍和陸軍的多種激光武器均在試驗成功後下馬,表明其仍存在諸多問題,距離實戰部署有較長距離。
輔助船裝激光炮
2018年4月21日,“波特蘭”號船塢運輸艦正式加入美海軍,這是聖安東尼奧級船塢運輸艦家族的第11艘艦。不過,與該級其他船塢運輸艦不同,“波特蘭”號是美海軍激光武器系統技術演示驗證項目載艦。2015年諾-格公司獲得美海軍“固體激光技術成熟化”(SSL-TM)項目合同後,開始研製能夠搭載在船塢運輸艦和導彈驅逐艦上的高能激光武器系統,原型機被稱爲“激光武器展示系統”,將搭載在“波特蘭”號船塢運輸艦上。
根據美國會研究服務處2019年9月發佈的一份海軍定向能項目評估報告,“固體激光技術成熟化”項目有望爲海軍提供一種“功率高達150千瓦的艦載激光武器,提高美海軍對小型船隻和無人機的作戰效能”。2019年10月,“激光武器展示系統”樣機安裝在“波特蘭”號上,原計劃於2020年初進行測試,但受疫情影響,測試工作延遲至5月中旬進行。
選擇“波特蘭”號作爲載艦,原因在於激光武器耗電量大,特別是在原型機測試階段,需要消耗大量電能。“波特蘭”號是美軍新一代兩棲船塢運輸艦,採用4臺柯爾特-皮爾斯蒂克2.5STC中速渦輪增壓柴油機作爲動力主機,電力供應則由5具2500千瓦的卡特彼勒SSDG柴油主發電機提供,足以支撐“激光武器展示系統”樣機使用。
在新聞發佈會上,“波特蘭”號艦長表示:“這次測試通過對無人機和小型飛機進行的海上激光發射試驗,我們獲得有關固體激光武器系統抵禦潛在威脅能力的相關信息,爲未來成熟的激光武器系統鋪平道路。”他稱,“有了這種新能力,我們將重新定義海上戰爭樣式。”
野心勃勃的發展計劃
“固體激光技術成熟化”項目並非美海軍唯一的激光武器研製計劃,據美海軍新聞網報道,“海軍激光系統”(NLFoS)是一個龐大的一攬子項目,至少包括開發3種艦載激光武器系統。一是“固體激光技術成熟化”(SSL-TM)項目,目標是在兩棲艦和驅逐艦上安裝功率爲150千瓦的固態高能激光武器,用於防空和反小型水面艦艇。二是“高能激光和一體化光學炫目器”計劃,主要發展功率爲60千瓦的激光武器,計劃於2021年安裝至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投入實戰。三是“海軍光學炫目干擾”項目,計劃開發30千瓦級低功率激光武器,安裝在各種小型水面艦艇上,用於非殺傷性作戰。“固體激光技術成熟化”是其中“野心”最大的項目,美海軍甚至寄望這一高能激光武器未來替代艦載“密集陣”近程防禦系統。
從30千瓦的“海軍光學炫目干擾”項目到60千瓦的“高能激光和一體化光學炫目器”計劃,再到150千瓦的“固體激光技術成熟化”項目,不單是激光發射器功率的提升,還要突破光譜合束等諸多技術,才能大幅提升激光武器毀傷威力。這些均是“固體激光技術成熟化”項目的重點突破方向。
距離實戰部署尚有距離
對海軍而言,激光武器是一種有效的近程防禦武器系統。當前,美海軍在應對來襲導彈和無人機方面面臨載彈量不足和打擊成本高昂等問題。一方面,海軍使用艦空導彈和近程防禦系統僅能擊落一定數量的敵方導彈和無人機,在彈藥消耗殆盡後,艦船必須撤出交戰區到安全海域進行再裝填。另一方面,採用導彈攔截來襲的反艦導彈和無人機,防禦成本過高,難以承受。
激光武器幾乎“完美地”解決了這些問題。艦載激光武器由艦船電力系統供電,只要電力系統運轉正常,就能夠使激光發射器不斷充能發射。而美海軍的激光演示計劃已證明,30千瓦級別的非殺傷性激光武器足以擊落無人機和導彈,功率爲150千瓦的高能激光武器能夠在短時間內摧毀目標。至於成本問題,美軍稱激光武器每發射一次,成本不足1美元,相當於艦船所消耗的燃料費。
在“固體激光技術成熟化”等項目中,美海軍充分利用當前工業界在固態激光領域的進步,推動激光武器的研製和上艦測試,並通過漸進方式,增加發射器功率,提高打擊能力,最終實現激光武器代替艦載近程防禦系統目標。
不過,目前美海軍諸多激光武器系統計劃的研製進度不一。總體看,低功率的激光炫目裝置發展速度較快,高能固態激光武器由於技術難度大,發展速度慢。另外,將激光武器系統集成到艦船電力系統和作戰系統中難一蹴而就,這些問題的解決仍有待進一步技術突破。就“固體激光技術成熟化”等項目而言,目前仍處於原型機測試階段,距離實戰部署有一定距離,最終結果仍需繼續觀察。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