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建超:創新引領中國式現代化

APD NEWS

text

作者:謝建超,世界創新大會組委會祕書長,哲學博士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爲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把握世界發展大勢、立足當前、着眼長遠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對於今後一個時期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意義。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創新是一個決定性因素。

一、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是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重大戰略部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對科技創新重視程度之高、出臺政策密度之大、推動力度之強前所未有,形成從指導思想、戰略部署到重大行動的完整體系,推動科技事業跨越式發展,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進入了創新型國家行列,走出了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發展道路。

縱觀世界各國走向現代化的歷史,雖然道路不盡相同,但科技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邁向繁榮發展的重要動力和引擎。當今時代,科技創新具有最廣泛的滲透性、擴散性和支撐性,已經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的各個領域,是最核心的動能。只有深刻把握新發展理念的內在邏輯和當代世界發展的普遍規律,才能更加自覺地堅持創新核心地位,實現創新引領中國式現代化。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們愈加深刻地認識到,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面對當前新的發展格局,更加複雜的國際環境,只有更多地依靠創新引領,才能佔得先機,挺立潮頭。

WechatIMG798.jpg

二、科技創新引領我國現代化強國建設。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轉換髮展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支撐我國各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

科技創新滿足國家戰略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必須及早轉入創新驅動發展軌道,把科技創新潛力更好釋放出來,充分發揮科技進步和創新的作用。”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實現了飛躍式發展。如量子信息、材料、腦科學、空間科學等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載人航天、量子計算、深空深海探測等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北斗導航衛星全球組網,特高壓輸電工程、復興號高速列車、港珠澳大橋、川藏鐵路等重大工程都得到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科技創新支撐經濟體系建設。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工作時強調:“我們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完善創新機制,全方位推進科技創新、企業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品牌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十年間,圍繞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我國在科研經費、科技成果轉化、人才評價激勵、企業技術創新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持續提升,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技型企業成長壯大,更加高效順暢的國家創新體系成爲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筋骨”。

三、自主創新支撐我國攀登世界科技高峯。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必須走自主創新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矢志不移自主創新,堅定創新信心,着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只有自信的國家和民族,才能在通往未來的道路上行穩致遠。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奮鬥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峯的必由之路。

創新是國家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最關鍵因素。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是國之重器、國之利器,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須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綜合國力的競爭集中表現爲高科技的競爭,本質上決定於自主創新能力的競爭。實踐反覆證明,自主創新是應對發展挑戰的定海神針,只有堅持自主創新,才能夠爲國家的發展與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

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取得更大進展,不斷提升我國發展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產業,開闢經濟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這一明確要求,爲新形勢下推進科技創新提供了科學指引。

WechatIMG4057.jpeg

四、創新開放合作促進我國創新能力提升。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堅持以開放促創新,積極開展對外技術交流,努力用好國際國內兩種創新資源。我們必須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全面提高我國科技創新的國際合作水平。

在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美貿易衝突甚至可能“脫鉤”、新冠疫情持續影響等背景下,外需動盪、國內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產業鏈受損等多重壓力下,我國發展面臨重重壓力,科技創新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應對美國和部分西方國家貿易保護主義和貿易逆全球化帶來的挑戰與風險,應更進一步利用好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際科技合作是大趨勢。我們要更加主動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在開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越是面臨封鎖打壓,越不能搞自我封閉、自我隔絕,而是要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隨着經濟與科技實力的提升,我國與世界經濟、科技聯繫更加緊密,在結構上已經形成了相互依存,在功能上已經形成了相互促進的一體化關係。面向未來,更加主動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共同推進基礎研究,不斷提高我國科技領域的國際化水平和影響力。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