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 他腸子悔青,當了蔡英文的負心漢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 艾仁

自去年11月無視中方多次警告執意允許臺當局以“臺灣”名義設立代表處以來,波羅的海小國立陶宛正在一口口吞下自己釀造的惡果。面臨經濟政治雙重壓力,越來越多的立陶宛政客開始“認錯”,有人甚至呼籲“犧牲”外長來緩和對華關係。

據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臺(LRT)9日報道,立陶宛副外長曼塔斯·阿多梅納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們沒料到中立關係惡化會給立陶宛造成這麼大經濟損失。他們認爲雙邊的進出口額不大,中國市場無關緊要,結果中立關係對他們十分依賴的歐盟市場產生了巨大影響,從而給立陶宛企業帶來了很多困難。

tssk7ota3kz-vhei.jpg

在阿多梅納斯發表上述言論之際,立陶宛國內充斥着對現任政府的批評聲。總統瑙塞達認爲,代表處的名稱嚴重影響了中立關係,立陶宛“不得不處理後果”。前總統阿達姆庫斯則直言,“臺灣牌”不是立陶宛這種小國可以帶頭打的,這除了給本國帶來毫無必要的巨大損失,沒有其他任何意義。

都說亡羊補牢,爲時不晚,那立陶宛應該如何改正錯誤呢?在野黨社會民主黨領袖布林凱維丘特指了條路:她建議爲“臺灣駐立陶宛代表處”更名,並呼籲外長蘭茨貝爾吉斯辭職。

布林凱維丘特認爲,蘭茨貝爾吉斯所犯的都是“幾乎不可能糾正”的錯誤,他的離開“將是緩解目前累積的緊張局勢的先決條件之一”。立陶宛民衆不該爲現行外交政策受苦,也不該爲政府的錯誤買單,外交部是時候迎來一位新領導者了。

值得一提的是,蘭茨貝爾吉斯上月曾遞交辭職,但被總理西莫尼特駁回了。他在對華關係上始終不知悔改,堅稱代表處的名稱“完全正常”,並多次要求歐盟對中國“做出強硬表態”。他還煞有介事地說,當初擬設立“臺灣代表處”時,各界沒這麼多質疑。

2021121114462353333.jpeg

眼看立陶宛國內的抱怨聲越來越大,事件的另一位主角——臺當局似乎有些慌了。他們一邊說立陶宛總統的“認錯”是他國內政,不予評論,一邊加碼對立陶宛的支持,在承諾設立2億美元規模“中東歐投資基金”後,又承諾爲雙方企業的合作提供10億美元融資基金。這種心理並不難理解,蔡英文政府在近幾年的“斷交潮”中感到越來越孤立,現在好不容易出現一個“堅定的”支持者,他們當然不肯輕易鬆手,哪怕被自己的民衆罵,哪怕到頭來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即便如此,立陶宛會不會成爲臺灣的“負心漢”還真不好說。畢竟,這個人口僅有約280萬的歐洲小國當初敢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硬碰硬,就是想仰仗美國和歐盟的支持。但截至目前,歐盟和美國對於“挺身而出”的立陶宛除了口頭支持,沒有其他實質性的表示。而臺當局的投資項目又是一個長期項目,立陶宛政府能不能等待,以及願不願意等待,都得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