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海外記者 Alice
編譯 艾仁
中美之間的政治和貿易緊張局勢持續加劇,將在華經營的美國企業推向“兩難境地”。
特朗普政府希望通過鼓勵在華美企搬回美國,以減少對海外供應的依賴。然而,“回家”過程卻讓美國企業感到頭疼,因爲它們將面臨許多問題,如基礎設施陳舊、網絡不發達以及勞動力不足。
美國國防部和商務部正在向美國公司施壓,要求它們大幅減少或停止在中國的供應和生產。美國國務院與澳大利亞,印度和日本合作,重新調整了供應鏈線路。
美國國會最近公佈了幾項法案,以鼓勵美企“回家”並振興產業。採取的措施包括補貼,減稅,投資限制以及對中國公司的禁令。
在8月17日的一條推文中,特朗普總統命令美國企業離開中國,並表示他有權這麼做。此前,他在5月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指示國際開發金融公司(DFC)幫助美國製造商。
然而,最重要的問題是,切斷美國企業與中國的聯繫是否切實可行。從短期來看,美企與中國緊密交織在一起,而且切斷聯繫還會給全球經濟帶來混亂甚至是潛在破壞。
此外,分析師表示,從亞洲返回美國的製造商常常面臨搖搖欲墜的工廠、陳舊的基礎設施、和不發達的網絡供應的問題,更不用說勞動力不足了。
在美國要求關閉中國駐休斯頓總領事館後,作爲報復,中國隨後在7月底關閉了美國駐成都領事館。美國公司的擔憂與日俱增。
中國西南地區美國商會代表英特爾、福特和花旗銀行等領先企業的利益,其主席Wang Benjamin透露,他已經接到了約20個來自該地區美企管理層的電話,這些人都不知道隨着中美兩個超級大國的關係日益惡化,下一步到底會發生什麼。
除了外交上關係緊張,美國對在美運用的中國科技企業施加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包括華爲、字節跳動和騰訊。這使得中美關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糟糕。人們不禁擔心,在華經營的美國企業將面臨北京的反制措施,其中思科、亞馬遜網絡服務、蘋果或微軟可能會成爲焦點。
最新調查顯示,儘管緊張局勢不斷加劇,大多數在華美企仍決心留在中國這個擁有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
當前,中美關係持續惡化,緊張局勢預計將在11月美國大選前達到巔峯。許多一直和中國保持密切關係的美國企業感覺被困住了。
一些商業領袖表示,他們正在等待大選結束,希望當前的動盪局面能被2021年更加可預測的穩定局面所取代。不過,目前許多企業也面臨着來自美國買家的壓力,這些買家要求他們擴大中國以外的供應鏈。
總部位於廣州的鞋類品牌Aramingo Footwear專門向美國出口產品,其老闆Robert Gwynne提到,由於擔心地緣政治問題,越來越多的客戶正在尋找非中國製造的產品。
他說,“推動當前局勢的因素主要有兩個——地緣政治的不穩定和美國的新冠疫情”,並補充說客戶正在敦促其公司將業務轉移到其他市場以實現多元化。“這似乎是最簡單的解決辦法,但要做到這一點則困難得多。”
當前對於在華美企來說真的是一段艱難時期,因爲它們陷入了選擇困境:留在中國還是搬回美國。對於這些企業而言,離開中國這片富庶的土地,即便是現在也很困難。
在生產各類商品方面,中國的效率最高。它建立了由小型工廠組成的龐大網絡,這些網絡又爲大型工廠提供必要組件;它擁有數以億計、在流水線上工作的勞動力;它擁有快速的火車、暢通的公路和高效的港口,能將貨物從工廠運往世界各地。
全球四分之一的製成品都產自中國,這是短期內無法被替代的。
此外,中國不斷增長的消費者階層在蘋果、耐克和星巴克的全球銷量中佔據着相當大的比例。越來越富裕的中國消費者購買雪佛蘭和福特(雖然這些車主要是在中國生產的),對美國進口的牛肉和豬肉也很感興趣。
(來源:亞太日報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