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罩難求”到“燙手山芋”,口罩市場涼了?

亞太日報

text

曾經買口罩的,排隊也買不來;如今賣口罩的,排隊走上“天台”。

幾個月過去了,本是“千金難求”的緊俏商品口罩,如今已是隨處可見的“明日黃花”。至於那些遊走於風口浪尖的口罩商們,更是被劃分出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有的人,用一個月的時間賺到了一輩子的錢;有的人,用一個月的時間虧完了一輩子賺來的錢。

從排長隊到隨便買,口罩市場“大變臉”

北京市朝陽區一家藥店的店員告訴中新網記者,目前在售的口罩有近十種,從一次性醫用口罩到醫用外科口罩,再到曾經見都見不到的KN95口罩、女生喜歡用的韓版KF94立體口罩,以及花花綠綠的兒童專用口罩,一應俱全。

“跌得太快,一批一個價”,店員爲記者介紹了現在賣得最好的一款一次性醫用口罩,“四月份還是平均三四塊一個呢,現在一包20只裝的只需要36塊錢。”

“我們屬於連鎖藥店,貨都要從廠裏拿,價格基本都是統一的,廠裏定價多少我們就賣多少。原料價格降了,廠裏便宜了,我們零售價就便宜了。”店員解釋道。

就算價格降下來了,不同於年初“看見多少要多少”的搶購心理,店員說,最近大家最多買個一兩包,隨用隨買。“有來買口罩的人提起過今年秋冬可能會有第二波疫情,但如果囤口罩的話,肯定也願意在網上買更便宜的。”

店員還提到,最近來買口罩的大多是出門忘帶口罩,來買了應急的人。爲此他們也特意把口罩拆賣,兩塊錢一個,銷量還挺不錯。

北京市昌平區一家小區裏的便民小藥店裏,也有三種不同款式的口罩可以選擇。“我們這裏太偏了,疫情那會兒進口罩根本排不到我們,想都不要想。”店員表示,大概是在三月中旬的時候,自己店裏已經可以輕鬆進到口罩了。

曾經“只聞其名,難見其身”的KN95、N95口罩,反而是最近銷售情況最差的。“夏天太熱了,戴個普通口罩都悶得一臉汗。疫情又控制得這麼好,誰也不願多花錢受N95的罪啊!”店員說。

住豪宅還是上天台?“生死”僅在一月間

“口罩尾聲,大批工廠清庫存,0.3元一個普通民用,量大可議價。”從事貿易行業的陳先生最近一直在朋友圈幫各路朋友打口罩廣告,但效果並不理想。

“過了中秋節的月餅不如燒餅貴啊!”陳先生感慨,目前的口罩批發領域,普通的一次性口罩價格都在三毛錢甚至更低了。

今年1月底的時候,陳先生通過關係搞到了幾批口罩,之後因爲太難就不做了。數量不算太多,但因爲較早嗅到風口,也賺了十幾萬。

“最賺錢的,還是最早一批殺進市場的,以及原本就做口罩這行的。”陳先生說,自己認識的朋友裏,最多有靠倒賣口罩賺了300多萬元的。

雖然賺得不如別人多,但陳先生並沒有後悔這次“及時抽身”。因爲“賺幾百萬的沒聽說幾個,賠得底兒掉的比比皆是。”

有業內人士算過這麼一筆賬,按5月的價格算,合格的民用90級熔噴布一噸大概40萬元,一噸熔噴布生產100萬隻一次性醫用口罩,光是熔噴布的成本已經要4毛了。再加上無紡布、掛耳、壓條、人工成本,如果口罩的質量是合格的,一隻口罩賣幾毛錢,商家肯定是虧錢的。

據陳先生介紹,低價甩賣的人裏,除了賠錢回籠資金的,也有不少“混子”:“很多都是在疫情吃緊階段入行的,說實話,口罩質量不過關,往線下的店送,看到實物根本沒人要。大多都在網店低價出售。”

記者查詢了網購平臺上銷售的口罩,“100個僅需19.9元,50個9.9元”的超低價口罩比比皆是。“這種口罩千萬要慎重購買,很多都是小工廠的壓箱貨。”陳先生說。

企查查數據也顯示,2020年開始至6月8日,口罩相關風險信息已超1千條,不足半年時間,風險信息數量已經是2019年全年的1.7倍。在今年口罩相關風險信息中,行政處罰佔總體的87.82%,具體表現爲以次充好、假冒僞劣等行爲。

口罩機和熔噴布,全部“速凍”

“2月那會兒,真的是全國上下都沒有口罩了。我當時連一些生產口罩的村裏都去了,能找到的全找出來了。”沒口罩又有需求怎麼辦?就只能買口罩機造。

“3月的時候,有朋友說自己能搞到90萬一臺的全自動口罩機,問我要不要入夥。”陳先生回憶,當時朋友激動的語氣彷彿就等着數錢了。但他意識到口罩極端的賣方市場不會持續太久,便拒絕了朋友的邀請。

生意果然很不順利。口罩機4月份才收到,當時市面上口罩已經到處都是了,開工還要賠進去原料和人力成本。簇新的口罩機變成了廢鐵,折價到30萬元都沒人收。

“說句不好聽的,口罩最後賣不出去了,送人都行。口罩機虧手裏,幾十萬的鐵傢伙怎麼辦?”如今,那臺被寄予了“暴富夢想”的口罩機還閒置在倉庫裏,錢一分沒掙到,還在每天“吃”着倉庫租金。

和口罩機一樣處於上游的口罩生產原料熔噴布,由於供需結構的調整以及“國家隊”中石化、中石油產能的大幅提升,也出現了價格暴跌。

根據找塑料網統計數據,5月中下旬以來,熔噴布價格下滑明顯。99級熔噴布在5月1日的報價接近72.5萬元/噸,6月3日價格已跌至25萬元/噸。90級熔噴布的價格已從5月初的40萬元/噸左右,跌至6月3日的3.5萬元/噸。

數字升降的背後,是很多口罩商活生生地演繹了“先來的住豪宅,後來的上天台”的商業故事。

硬拼還是出口?口罩行業迎來大洗牌

天眼查數據顯示,2020年1月1日至5月31日,我國口罩相關企業新增註冊70802家,與2019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長1255.84%。

轉折發生在5月。2020年4月,口罩相關企業月註冊量達35260家,與3月相比環比增長97.24%;5月,口罩相關企業註冊量就有所下降,月新增10283家,環比下降70.84%。

國內疫情好轉,口罩市場飽和;國外疫情繼續蔓延,不少口罩商將出口視爲最後的救命稻草。

但在4月10日,海關總署發佈了53號公告,對口罩加強質量標準監管。很多沒有醫療器械產品證書的民用口罩生產廠,無法通過海關檢查出口。這就使得國內的口罩行業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的局面——符合標準的“大廠”拼命提高產能,“小廠”只能暫時停工,申辦出口資質。

業內人士認爲,疫情發生後才匆匆忙忙投資興建、生產水平無法達到標準的口罩廠,很有可能會面臨大量關停。但由於白名單是一輪一輪的,那些本身生產質量達標,只是因爲資質申請排隊時間過長,導致短暫出現經營困難的企業,仍然有活下來的希望。

“對於口罩來說,現在的核心競爭力就是質量和價格。”陳先生覺得,不論是想要取得資質出口的,還是想要在國內競爭中殺出血路的口罩企業,生產出優秀的產品都是第一位的。

你買的口罩便宜了嗎?質量如何?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