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化解是前提 網貸機構向持牌轉型有哪些可能

亞太日報

text

  網貸化險記|存量化解是前提,網貸機構向持牌轉型有哪些可能

  P2P網貸專項整治四年多來,“清退”成爲主流。

  據最新官方公開的數據,截至3月31日,全國實際在運營網絡借貸機構139家。對於這些機構來說,要麼徹底“死亡”要麼轉型生存。

  轉型,往哪轉?怎麼轉?

  2019年1月,監管部門曾下發《關於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範工作的意見》(175號文)表示,要堅決清理違法違規業務,不留風險隱患。積極引導部分機構轉型爲網絡小貸公司、助貸機構或爲持牌資產管理機構導流。2019年11月27日,《關於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轉型爲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整治辦函〔2019〕83號,簡稱83號文)出臺,據當時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的說法,一些資本實力強,具備一定金融科技基礎及良好內控能力的機構,推動其主動轉網絡小貸公司,個別符合條件的也可以轉消費金融持牌金融機構。

  那麼,現在網貸機構的轉型情況如何?

**  網貸業務存量化解是第一步**

  對於想要轉型的網貸機構而言,當前P2P業務存量的壓降是第一步。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如果說P2P借貸餘額這塊沒有做到非常好的消化,其實轉型也是很難成功的。”

  今年是互聯網金融風險整治的收官之年。據4月召開的互聯網金融和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透露,截至2020年3月31日,全國實際在運營網絡借貸機構(以下簡稱網貸機構)139家,比2019年初下降86%;借貸餘額下降75%;出借人數下降80%;借款人數下降62%。機構數量、借貸規模及參與人數連續21個月下降。

  一位知情人士向澎湃新聞記者透露,目前上海計劃於年底完成P2P存量業務的全部出清,每個月政府都會約談尚存P2P業務的公司,按月給定指標要求完成壓降工作。

  該知情人士稱,當前某些網貸機構會以結息券的方式,鼓勵不願提前收回借款的借款人提前結款,並鼓勵欠款人提前還款,甚至縮減一部分利潤空間。

  此前,信也科技的CEO章峯在接受採訪中表示,信也科技轉型前資金端大部分資金都來源於個人投資用戶,2018年下半年啓動戰略轉型。

  “歷時一年多的時間,2019年10月以後,平臺促成的交易金額已經全部由機構合作伙伴提供。”章鋒說。

**  牌照是“通行證”?**

  175號文下發後,能夠幫助網貸機構開展網絡小貸、助貸和導流業務的相關牌照迎來了需求旺季,牌照成爲網貸機構成功轉型必不可少的通行證。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網貸機構獲取牌照,其實更多的還是通過收購的方式,或者轉型過程中申請相關業務牌照,“不過轉型(申請)這條路不太可能。”

  他認爲:“目前主要佈局的方向或者說收購的方向,前兩年開始,一個是網絡小貸全國展業(牌照),另外一個是助貸業務相關,這個業務鏈條上可能需要融資擔保(牌照)。”

  據瞭解,在互金公司紛紛轉型,與銀行、信託、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合作開展助貸業務時,金融機構爲了控制風險,一般要求互金公司提供擔保。因此,融資擔保牌照是互金機構開展助貸業務的一塊必備牌照。

  事實上,多家美股上市的互金平臺都已拿到融資擔保的牌照,如嘉銀金科(NASDAQ:JFIN)、信也科技(NYSE:FINV)、樂信(NASDAQ:LX)、小贏科技(NYSE:XYF)、趣店集團(NYSE:QD)、360金融(NASDAQ:QFIN)等。

  而網絡小貸、消費金融是當前網貸機構轉型的主要方向。

  “這是因爲過去網貸業務模式下的資產端,和網絡小貸、消費金融比較類似,目標客羣類似,資產質量相似,獲客、風控和運營的方式也相似。”上述業內人士對澎湃新聞說道。

  另一位業內人士向澎湃新聞表示,當前趣店、PPmoney、宜人貸等企業都有網絡小貸牌照。也有類似嘉銀金科的企業,通過關聯公司持有網絡小貸牌照。

  還有網貸機構直接轉型成小貸公司。

  2019年11月27日,《關於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轉型爲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83號文)出臺,表示網貸機構轉型爲小貸公司,有明確的資本金要求。對小貸公司的資本要求必須爲實繳貨幣資本。其中,單一省級區域經營的小貸註冊資本不低於0.5億元;全國經營的小貸公司的註冊資本不低於10億元;而且,首期實繳貨幣資本不低於5億元,不低於轉型時網貸機構借貸餘額1/10的要求。

  根據廈門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官網,5月13日,廈門地方金融監管局發佈了兩則關於P2P網貸公司轉型爲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通知,同意廈門禹洲啓惠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服務有限公司(下稱“禹洲啓惠”)與廈門海豚金服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海豚金服”)轉型爲單一省級區域經營的小額貸款公司,這意味着這兩家P2P機構正式獲准向小貸公司轉型。

  但陳文認爲,現在,網絡小貸的槓桿監管各方面的一些政策還不是很明確,目前從實際效果來看,很難支持頭部P2P機構的轉型。

  更具實力的P2P網貸機構也能直接申請消費金融牌照,例如2020年4月中國平安旗下陸金所申請設立了平安消費金融公司(平安消金),並獲得銀保監會批覆的消費金融牌照。

  6月30日,平安消金在上海發佈旗下首款個人循環消費信用貸款產品“平安小橙花”,集貸款與支付功能於一體。

  除平安消金外,樂信當前的“樂卡”、“分期樂”等主要產品也聚焦於消費金融領域。

  不過,在具體的轉型過程中,瞄準單一業務的轉型並不常見,更多的網貸機構是多方位發力,同時申請各類牌照,獲得合規化經營權。

**  機構資金的獲取**

  持牌,除了合規化經營外,最終目標是獲取機構資金。

  一位業內人士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拿牌照其實等於是某種程度上被認可,可以增加在獲得機構資金時候的談判成本。

  如何獲得更多的機構資金?另一位業內人士認爲,加快助貸業務合作,提高機構資金比例,其實說到底是要解決持牌傳統金融機構在消費金融領域的短板和不足,幫助他們解決獲客、風控、運營、貸後方面的痛點。這背後就需要在獲客渠道、資產質量、風控能力、貸後管理等等方面下功夫。

  據該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也只有頭部平臺已經完成或接近完成100%機構資金,但也不排除有些網貸業務體量巨大的機構剛剛開始轉型的探索。

  路漫漫其修遠兮,網貸轉型任重而道遠。

  “我個人認爲除了頭部這幾家,有些很早就開始轉型,但是其他的我都不認爲能行得通,大部分網貸機構沒有什麼轉型,就結束掉它的使命,就退出它的歷史舞臺。”上述業內人士稱。

  陳文則認爲,中國的網貸行業最大的價值還是在於培養了一羣線上理財習慣的客羣,以及線上借款的客羣。在這一撥互聯網金融整頓之後的金融科技時代,其實更多是實力玩家的陣營。

  他指出,在網上助貸這塊,比如騰訊系、阿里系、360系、百度系以及頭條系,全都在佈局助貸,幫助金融機構獲客。從線上流量看的話,(互聯網企業)是具有一定的優勢的,同時也是相對比較具有數據實力,比如幫助銀行做錢包。

  那麼,網貸機構是否還有備案的可能性?

  “基本沒可能,”陳文表示,“P2P備案的可能性越來越低,對於剩餘的平臺,擁抱監管進行整改並積極轉型成爲務實之舉。”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