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兩會記者會上稱讚中日韓三國聯合抗疫,“爲全球抗疫樹立了樣板,也爲國際社會增添了信心”。王毅對中日韓攜手抗疫的積極評價,也寄託着對“後疫情時代”中日韓合作的期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中日韓之間的一些政治外交互動不得已被取消或延期,但經歷了攜手抗疫之後,中日韓關係得到了進一步鞏固,三國關係的未來發展更加值得期待。
自2017年中日關係轉圜至今,兩國政府的政治互信不斷增強。中日經濟高層對話、中日戰略對話會、中日防長會談相繼重啓,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論壇和中日高級別人文交流磋商機制會議首次舉行……從原有對話機制的恢復到新合作機制的建立,意味着在總體穩定背景下,中日關係朝着更加縱深層面發展。與此同時,在過去兩年多時間裏,中韓關係在兩國元首的共同引領下,保持了穩定發展的大方向。
不過,與政府層面互動升溫的程度相比,中日民間友好“赤字”的縮小顯得更加緩慢。比如,根據日本言論NPO在2019年發佈的民調顯示:對日本持“友好”印象的中國受訪者比例爲45.9%,而對中國持“友好”印象的日本受訪者比例僅爲15.0%。與此同時,受歷史領土等問題影響,日韓關係從去年開始走低,從外交上的輿論戰到原材料出口的相互制裁,使得日韓兩國一度出現“斷交”風險。中日民間友好的“赤字”難題、日韓之間的齟齬,長期使中日韓合作受到掣肘,難以深入。
而此次攜手抗疫,爲破解中日韓合作的難題提供了一個契機。去年底,疫情在中國暴發後,日韓兩國政黨高官多次表態支持中國採取更多措施應對疫情;在東京、大阪等城市,出現了“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的標語,而韓國駐華大使館則貼出了“中國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的橫幅;日本和韓國社會各界積極向中國捐贈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在中國抗擊疫情的困難時刻,獲得來自日韓兩國的積極援助,溫暖了中國民衆的心。
此後,當日本和韓國的疫情趨緊,特別是很多地區出現口罩、醫用酒精等抗疫物資不時,中國社會各界投桃報李,反向向日韓兩國進行援助。在日韓兩國之間也不乏暖心舉動,比如兩國政府專機都曾搭載對方國家民衆從海外撤回等。
這一個個守望相助的生動故事,讓中日韓民衆重新認識了彼此。這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民間友好“赤字”,也爲“後疫情時代”的中日韓關係行穩致遠提供了新動力。
除了民間友好外,進一步攜手支持多邊主義將成爲“後疫情時代”中日韓合作的新方向。在此次疫情期間,美國爲了推諉己過屢屢“甩鍋”世衛組織,甚至還威脅永久“斷供”並退出世衛組織,在全球抗疫的關鍵時刻削弱多邊機制。作爲美國在亞太地區盟友的日本和韓國,則表現得較爲謹慎,並沒有緊隨美國步伐,反而積極支持世界衛生組織、支持在世界衛生組織的領導進行抗疫。此外,在中日韓新冠肺炎問題特別外長視頻會議、東盟與中日韓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領導人特別會議上,圍繞醫療衛生、出入境管理以及經濟發展等議題,中日韓三國也均有意推進區域內的多邊合作。例如,加快中日韓自貿談判、年內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區域經濟合作的突破令人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李克強總理出席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期間就提出,打造“中日韓+X”模式。2019年8月,第九次中日韓外長會議通過了《“中日韓+X”合作概念文件》。因此,不論是從客觀國際環境,還是從中日韓的實際出發,在“後疫情時代”中日韓三國對多邊主義的支持力度將會增強、在多邊領域的合作也有望成爲三邊關係發展的重要抓手。
疫情是一時的,友情是長久的。經歷“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道不遠人、人無異國”的攜手抗疫後,中日韓三國政府深化了合作共識,中日韓民間友好進入了新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期待“後疫情時代”的中日韓合作爲推動東亞經濟增長、引領區域一體化進程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也爲促進地區和世界發展貢獻更多東方智慧和力量。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