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新媒體改變紀錄片播出格局

亞太日報

text

有“中國紀錄片藍皮書”之稱的《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於4月18日在線發佈,發佈會由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研究中心、五洲傳播中心和嗶哩嗶哩聯合主辦。《報告》稱,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中國紀錄片生產總投入爲50.36億元,同比增長9.4%。年生產總值約66.60億元,同比增長3.3%,增幅爲近10年來最低值。新媒體對紀錄片生產總量貢獻加大,成爲影響紀錄片播出格局的最大變量。

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張同道說,2019年宏觀經濟形勢對紀錄片產業有局部影響。但如果只統計電視和新媒體紀錄片總產值,2019年同比增長10%。紀錄片產業實際上仍處在良性上升通道,但增速較2016年之前有所放緩。

中國新媒體紀錄片快速崛起,成爲影響紀錄片播出格局的最大變量。播出渠道的多樣化,爲紀錄片的繁榮提供了更多的播出機會和收看羣體。2019年國內新媒體對紀錄片總投入約13億元,同比增長18.2%。最受歡迎的新媒體紀錄片仍然是美食類節目。中國電視紀錄片與網絡紀錄片傳播前十榜單上的作品無一重合,說明觀衆分化日益明顯,兩個羣體交叉部分越來越少。

2019年中國紀錄片國際傳播呈現出新趨勢,題材豐富多元,合作形式多樣,形成立體交叉的傳播格局。具體來看,自然地理仍是國際傳播的硬通貨,優秀傳統文化從故宮、長城等常見符號延伸到日常生活領域,美食也成爲國際語言,更多現實生活成爲國際傳播題材。

此外,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紀錄片從業者行動迅速。短視頻快速直播,《武漢日記2020》《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疫戰》等留下珍貴的疫情記錄。北京衛視《生命緣》、上海廣播電視臺《城市的溫度》、深圳衛視《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記》等片焦點是武漢,景深在全國。中國國際電視臺的《武漢戰疫記》、解讀中國工作室的《中國抗疫志》則全視角、大跨度講述了中國的抗疫歷程,既有宏觀大局,又有微觀細節。

《武漢戰疫記》海報

發佈會上,張同道表示,如何平衡政治、商業與文化的關係,建構多元共生的紀錄片生態,依然是中國紀錄片需要努力的方向。

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陸地說:“2019年中國紀錄片的另一個特徵是微紀錄片正在崛起,爲市場帶來了新的源頭活水。”他說,隨着智能手機的普及和信息視頻化程度的提高,以微電影、微視頻、微紀錄片爲代表的微傳播時代已經到來,不斷豐富紀錄片的新品種和新的表現方式。創作主體的多元化和創作題材的多樣化,無疑會擴大紀錄片的社會影響,強化紀錄片的生活化和新聞化特徵。

陸地認爲,中國紀錄片要取得更大的成就,還需要在幾個方面尋求突破:一是進一步拓寬紀錄片的投資渠道,完善產業鏈;二是進一步提高紀錄片的市場化程度,減少對平臺的依賴程度;三是進一步加大紀錄片的國際化程度。此外,還應進一步提高紀錄片的質量。“紀錄片產業最終還是要靠產品的質量和創新,靠產品的文化魅力和市場價值取勝。”陸地說。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