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濱海新區圖書館,新一代“網紅打卡點”,在這裏欣賞一場經典的歌劇芭蕾專場音樂會,會是怎樣的體驗?而在博物館這樣的文物展示地,欣賞一場專業的交響音樂會,又會是怎樣打破“次元壁”的藝術感受?
自從5月以來,國內首檔全景式舞臺藝術電視節目《藝苑現場》就開始嘗試起這種全新形式、“文旅融合”的“雲直播”,他們在天津的各個網卡文化地標,邀請了天津交響樂團、天津歌劇舞劇院等專業劇團演出,嘗試了幾場“雲live”的演出直播,使得陽春白雪的舞臺藝術得以“出圈”傳播,也在疫情防控形勢下,緩解了很多觀衆無法看到演出的“飢渴”。
接下來,節目組正在籌劃更多的文化打卡地和演藝融合的直播,包括在李叔同故居的民樂專場、曹禺故居的話劇專場、廣東會館古戲樓的戲曲專場等等,這也使得天津當地的文旅資源有了最大程度的結合。
對於嘗試這種新形式直播的初衷,該節目的總導演馬千表示,《藝苑現場》是國內相對少見的舞臺藝術類節目,也因此,這個節目與舞臺藝術演出息息相關,在疫情防控新態勢下,劇場實行觀衆限流,大部分劇場仍然關閉,依託於劇場和舞臺藝術的節目也無以爲繼,因此必須進行節目形態創新。“我們想到了將旅遊的網紅打卡地和高端藝術演出融合的辦法。這樣一來,既能文旅融合,也豐富了節目內容。而且作爲一檔電視節目,也是第一次嘗試實施電視和網絡的雙平臺融媒體直播,也是疫情下的一種文藝新模式。”
網紅文化地標和演藝融合,雲直播助推“出圈”
《藝苑現場》天津廣播電視臺兩年前開創的一檔全景式舞臺藝術的電視節目,節目每週一次,邀請各路文化嘉賓和觀衆一起欣賞舞臺藝術,聚焦話劇、音樂劇、戲曲、曲藝、音樂、舞蹈、雜技、魔術、武術等各個門類,並通過採訪主創、揭祕臺前幕後等各種形式,推介普及各種舞臺藝術。這檔電視節目還在國內首次引進了國外頂尖劇院高清舞臺藝術作品的放映及賞鑑。而王珮瑜、張越等劇場和綜藝的跨界達人,也都曾受邀擔任了節目的主持人。
疫情來襲,演出一度停擺。自5月開始,國內的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開始限流限時陸續開放,但劇場卻因爲各種原因還沒有全面開放。爲此,節目組開始想到把演出搬進博物館,第一場“文博交響音樂會”的雲直播就這樣應運而生。
演出場地設在了天津的文化地標天津博物館的大廳,帶來演出節目的則是天津交響樂團。這也是疫情以來,天津的市級院團首次舉辦線下古典音樂演出。
博物館裏的演出直播現場
這場文博與舞臺藝術結合的直播給觀衆留下了深刻印象。音樂會在天津博物館一層大廳舉辦,訪談直播間中還加入了清乾隆款琺琅彩芍藥雉雞圖玉壺春瓶、西周太保鼎、雪景寒林圖軸三件天博珍貴藏品的複製品。悠揚起伏的古典音樂與古樸精美的文物第一次在一個空間相映成輝,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體驗。
在演出同時,劇場的直播訪談還加入了藝術名家對演出作品的講解,以及對博物館和交響樂團的介紹。現場,導演團隊架設了8個機位的攝像機,以儘可能再現演出和場地之美。而在音樂會與訪談直播間的轉場時間,博物館和劇院的形象展示片、天津夜景的展示等也穿插播放,成爲了文旅文化的一次推介。
第二場直播則設在了天津最“網紅”的文化打卡地,天津市濱海新區圖書館。憑藉極具未來感的顏值與不斷豐富的內涵,這個圖書館一開館就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在 ins 有專門的話題,美圖與讚揚甚至漂洋過海在國外引起小轟動。2018年還獲評了《時代週刊》“全球最值得去的100個地方”之首。
在這個年輕人尤其鍾愛的場館,天津歌舞劇院上演的是一場“世界經典歌劇舞劇選段專場” ,包括了歌劇《卡門》《魔笛》《塞維利亞的理髮師》以及芭蕾舞劇《睡美人》《天鵝湖》《胡桃夾子》等,直播中同樣有藝術家們進行賞析,圖書館負責人也現場分享了他們的線上活動。
兩場活動的現場都引起了不少觀衆的“圍觀”,很多路人甚至隔着博物館和圖書館的外牆玻璃駐足欣賞。而線上的直播也一度“刷屏”。馬千介紹說,兩場直播音樂會的製作都是有20年直播經驗的電視團隊,而之所以採取電視、網絡雙平臺直播的方式,是爲了兼顧所有年齡段觀衆的需求。
網紅圖書館裏演出歌劇
跨界直播無疑能幫助演出更大範圍“吸粉”,對於這種文化地標和舞臺藝術的融合,參與的場館方也都覺得很有意義。天津博物館辦公室主任臧天傑就表示,這臺“文博交響音樂會”能使觀衆感受到藝術是相通的,因此,希望文博愛好者多欣賞古典音樂,也歡迎藝術愛好者多來博物館參觀。
作爲《藝苑現場》兩年來的客座主持,一直關注着舞臺藝術的主持人張越也覺得這個文旅的跨界融合值得不斷探索:“在疫情一度這麼嚴重的情況下,舞臺藝術表演都有很多已經停止了,但是這個節目開始做新的探索,把舞臺演出與那些經典的文旅場所結合起來,讓在疫情中遇到困難的兩方(演出團體、旅遊景點)互相映襯,互相表達,互相成全,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想法,而且它可以不斷挖掘、不斷策劃。”
疫情衝擊劇場缺失期,演藝行業需要各種形態創新
在疫情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地的舞臺藝術都受到了巨大沖擊,包括紐約百老匯和倫敦西區在內的世界演出中心,都一再延長了停演期,而在這樣的“劇場現場缺失期”,觀衆該如何擁抱演藝和舞臺藝術,成爲了很多人思考的課題。
線上直播和放映,成爲了疫情期間演藝行業最大的現象。而各種文旅融合,也正成爲新的可能。
與此同時,現場藝術如何和電視節目相互擁抱,共同實現形態創新,也成爲一個思考課題。
張越認爲,雖然現在的媒體環境有些浮躁和商業化,但有一個專業的舞臺藝術節目對於觀衆普及非常重要:“我一直覺得在當今這個媒體環境裏,電視臺能夠出現這樣的一個節目,關注舞臺表演藝術、然後用符合媒體傳播邏輯的電視手法去表達,並且對其進行專業的解釋,這樣的節目能存在其實都是一個‘奇蹟’,但它不僅存在了,觀衆也愛看,還贏得了高收視率。”
長期引進國外頂級舞臺劇作品高清放映的“奧哲維文化” 和《藝苑現場》是戰略合作伙伴。包括英國國家劇院現場、美國百老匯現場、英國環球莎士比亞劇院現場等國際頂級的劇院作品都曾在節目中播放並推介,這也是目前國內唯一播放這些國外高清戲劇的電視平臺。
在“奧哲維文化”負責人李琮洲看來,關於舞臺藝術的電視節目形態在國外非常普遍,尤其是BBC這樣平臺上有不少類似的節目。但在國內卻是非常稀缺,而本質上,它對整個演藝行業的發展其實都有宏觀的幫助。”
他表示,未來希望這樣的節目能有更大範圍的推廣,包括在電視平臺之外,能在更多線上平臺播映,覆蓋更多區域和年齡的觀衆。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