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亞太日報》記者鍾倩
放眼全球,灣區既是臨海向洋的地理概念,也是備受矚目的經濟現象。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前沿和產業高地,區位優勢明顯,經濟實力雄厚,創新要素聚集,國際化水平領先,合作基礎良好,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2017年7月1日,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見證下,《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由國家發改委和粵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簽署,標誌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啓動。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打造我國高質量發展典範、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的戰略需要,是優化功能佈局、推動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的戰略需要,是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和國際經濟合作新平臺、是打造“一帶一路”重要支撐的戰略需要,是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內涵、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的戰略需要,對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
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爲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競爭力,更高水平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拓展了新空間。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在這樣的條件下實現跨境協同創新,推進區域深度合作,這是前所未有的探索,需要不斷創新,大膽闖,大膽試,開闢出一條新路來。
經過幾年的努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階段性顯著成效,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創新環境持續改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進一步強化,灣區內部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不斷深化,對外開放水平邁上新臺階,三地民衆獲得感更加充實,充分展現出“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勃勃生機,“制度之異”正在變爲“制度之利”。
作爲國家中心城市之一,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增長極——廣州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點,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爲,全面增強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設國際大都市,助力大灣區打造發展活力充沛、創新能力突出、產業結構優化、要素流動順暢、生態環境優美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羣。
2022年6月,國務院正式印發重大戰略決策《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加快推動廣州南沙深化粵港澳全面合作,打造成爲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更好發揮引領帶動作用。這既是國家對廣州的一份厚禮,也是對大灣區幾何中心廣州南沙的新期待,更是賦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新階段的重大使命任務。
風起嶺南,寰宇傳音。上千年來,世界的舞臺從不缺少廣州的身影,廣州也始終走在中國改革開放前沿,肩負起“試驗田”“南風窗”“排頭兵”的歷史使命,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勇立潮頭,逐夢星海,作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縮影,廣州勇開商路之風、開放合作之風、廣交天下之風、激盪交融之風,助力中國牽手全球,讓世界觸摸中國發展脈搏,爲世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當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給人類社會提出了必須嚴肅對待的挑戰,也讓世界各國人民的命運更加緊密相連。中國好,亞洲才能更好;亞洲好,世界才能更好。在這樣的背景下,現在的廣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審慎思考、運籌帷幄;現在的大灣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膽大心細、步步爲營。
新時代新徵程,大灣區大未來。乘激盪交融之風,“開放之窗”廣州在紮根粵港澳大灣區的同時,將繼續以開放、創新的蓬勃姿態,連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領頭羊和火車頭作用,爲世界搭建讀懂中國的大灣區交流平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創亞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
千年海絲之始,花城歷久彌新。回望來路,每一程,都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華麗蛻變;展望未來,每一程,都是不忘初心續寫傳奇的希望之路。廣州這扇“南風窗”,定當攜手港澳和其他大灣區城市,繼續向世界貢獻廣州智慧、灣區智慧、中國智慧,推動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美好繁榮、開放包容的世界。
(來源:亞太日報 APD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