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上海、杭州、南京等多個一二線城市,陸續傳出“樓盤暢銷”“千萬豪宅日光”等消息,市場上也有“把房地產拿來救GDP”的聲音。5月10日,央行在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重申,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和“不將房地產作爲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
此前央行在2月19日公佈的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就明確表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則,加快建立房地產金融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爲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3月3日,央行會同財政部、銀保監會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再次強調,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和“不將房地產作爲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
與幾次發聲並行的,是2020年開年以來貨幣政策的相對寬鬆。今年央行已實施過三次降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兩度“降息”,貨幣市場資金價格顯著下行,資金面整體寬鬆。
不過近期,深圳等熱點城市房地產市場迅速火熱,並有炒房者開始伺機入市,地方監管已出拳。4月1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時隔數月後,再次重申要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李奇霖表示,經歷多年的房地產和土地驅動經濟的發展模式,高房價已經從前期的財富效應促進消費的正面作用,逐漸變成了債務效應擠壓消費的負面影響。
李奇霖分析認爲,如果在寬鬆政策環境下,貨幣再次流入房地產市場,造成房價暴漲,那麼不僅貨幣寬鬆“誤入歧途”,造成資產價格泡沫,消費與居民的生活質量也會進一步下降,使提振消費穩經濟的政策大打折扣。因此,這一次即使面對着穩經濟保就業的重大挑戰,刺激房地產這一政策選項大概率不會全面鋪開使用。因城施策、實行結構化的調控政策可能會是房地產市場調控的下一步選擇。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