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劇《益智遊戲》:媒體生態的一面照妖鏡

亞太日報

text

關於電視的電視似乎總能吸引更多人的眼球。比如,ITV推出的三集新劇《益智遊戲》(Quiz)就靠着單集近900萬人的收視成績一舉成爲了英國今年到目前爲止最賣座的電視劇。

《益智遊戲》的故事按照兩條敘事線索緊湊地展開。故事的一頭是世紀之交的ITV電視臺娛樂部。彼時,英國在大衆文化領域的王者地位一去不復返,靠着購買美國電視節目的版權來存活是英倫電視圈的苦澀現狀。但金牌製作人Paul Smith顯然還沒有放棄。他和同事從經典的電視遊戲和英國人喜歡的酒吧猜謎中獲得靈感,打造出了一檔全新的益智問答節目《誰想成爲百萬富翁》。

該節目不僅加入了被後來很多類似節目採納的“去掉一個錯誤答案”、“向現場觀衆求助”以及“打電話給一個親友”等環節,Smith堵上自己的前程換來的電視臺百萬英鎊獎金的許諾更是讓遊戲的刺激度得到了質的提升。節目播出後取得了超凡的收視和觀衆參與度,來自美國等地的翻拍請求更是讓英國電視圈重新注入了活力。

《益智遊戲》劇照

另一方面,故事在更傳統意義的主角當屬Ingram一家。這個典型的中產階級家庭由對益智遊戲毫無興趣的查爾斯上校和他癡迷於該遊戲的妻子黛安娜組成。黛安娜和弟弟深陷節目無法自拔。他們不僅在私底下複製了搶答器努力練習,更加入處於灰色地帶的地下“答題聯盟”以提高自己被節目選中的可能性。在姐弟倆都成功獲得答題權但也都中途就失敗而歸之後,他們把希望寄託在了查爾斯少校身上。部分出於自己性格的軟弱,部分出於家庭已經把過多的錢財投入遊戲中而陷入破產邊緣,查爾斯半推半就地也成爲節目的挑戰者。在線人的作弊手段幫助下,他終於奪下了節目的全部獎金並獲得了全國的知名度。

可很快,電視臺就發現了Ingram一家成功背後的貓膩並向他們提出了起訴。由此,兩條故事線終於收束到了一場受全英國矚目,既充滿了脣槍舌劍又有讓人忍俊不禁荒唐笑點的庭審之中。

《益智遊戲》劇照

《益智遊戲》完全改編自真實故事。跌宕起伏的情節配上強大的演員陣容是本劇能夠成功的最大原因。曾經飾演2005年版《傲慢與偏見》中達西先生一角的Matthew Macfadyen把查爾斯這個家庭傀儡演繹得入門三分。而在《倫敦生活》中扮演女主歇斯底里姐姐的Sian Clifford,則在《益智遊戲》中繼承了自己執着到發狂的戲路。最後,扮演益智節目主持人的是自從轉戰好萊塢後就鮮少在本國小熒幕上登場的Michael Sheen。正是他要扮演在現實中存在的傳奇主持人Chris Tarrant的消息,最早讓該劇在社交網站上吸引到了大家的關注。

《益智遊戲》劇照

正如開頭所說,ITV通過把攝像機轉向自己而呈現出的這出電視醜聞也讓觀衆又得以從新的角度來思考長期以來作爲電視王者之一的益智遊戲。對於現代人來說,唯一不缺的就是不能變成知識的爆炸式的信息。而智力問答無疑是一個回收這些無用之物並讓觀衆產生一種滿足感的最佳形式。

更進一步說,相比於體育賽事等需要專業訓練才能上場的比賽來說,益智遊戲幾乎爲零的門檻最能讓觀衆產生“我也可以”這種代入感。相比於成功的挑戰者,觀衆們大概更喜歡那些連“那麼簡單的問題都答不上來”的參賽者。大衆在看了他們之後立刻打電話報名以試圖取而代之則是節目組早就計算好的下一步。

《益智遊戲》劇照

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樁作假的醜聞對於電視臺來說可能反而是一種“利好”。觀衆看到的是節目的低門檻以及融合了運氣的僥倖心態。在現實中,《誰想成爲百萬富翁》也輕易克服了這起發生於2001年的醜聞所帶來的衝擊。直到2014年2月節目才落下了其長達16年的帷幕。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