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審覈受理啓動週年:註冊超百家,八成實現增長

亞太日報

text

科創板審覈受理啓動已滿一週年,上市規則趨向細化、明晰,包容性進一步提升。

繼證監會發布科創板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之後,3月27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交所”)發佈規則,細化科創板服務的行業範圍, 明晰科創屬性,鼓勵優等生申報,併爲“潛力生”提供了上升空間,自我評估之後,也可以申報。

在業內看來,這是科創板審覈窗口運行一年來不斷總結和優化的成果。截至3月29日,科創板受理企業221家,其中,註冊生效102家,佔比46.15%,其中94家科創企業已掛牌上市。目前已有88家企業發佈了2019年業績快報,近8成的淨利潤同比呈增勢。

“科創板從去年7月正式開板以來,總體運行平穩,達到了市場的預期。但是,科創板的擴容太慢,科創板目前的容量太小,無法滿足大機構和大資金進出的需要。”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爲,註冊制是科創板最大的制度優勢,應該充分的利用和發揮這一制度優勢,要儘快接納大批的優秀科創類企業上市,一方面解決科創類企業的融資需要,另一方面,也爲投資者提供更多樣化、更包容的投資標的。

包容性進一步提升

繼3月20日證監會發布《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下稱“《指引》”)之後,3月27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交所”)發佈《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下稱“《暫行規定》”),進一步細化了科創板服務的行業範圍。

《暫行規定》細化了科創板重點服務的行業領域範圍,涵蓋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企業和戰略新興產業;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深度應用科技創新領域的企業,如金融科技、科技服務等,也屬於科創板服務範圍。

行業範圍內所有企業,符合《指引》規定的“3+5”,可直接認定其符合科創板定位。“3+5”指的是,3個“常規指標”,包括研發投入佔比或絕對金額、發明專利數量和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或營業收入金額在內的3項指標。5種“例外情形”則包括要求核心技術經有關部門認定爲具有國際引領作用或者對國家戰略具有重大意義、獲得國家科技技術獎勵、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關鍵設備及產品實現進口替代,以及發明專利50項以上等。

除了鼓勵優等生申報外,《暫行規定》還爲“潛力生”提供了上升空間。對於暫未達標3+5但短期內有望達標的發行人,申報通道不變。交易所將根據科技創新諮詢委員會的專家意見,作出審覈判斷。也就是,自我評估之後,也可以申報。

“明確了標準,有利於保薦機構和發行人對照執行,明顯不符合標準的,就不要蹭熱點了,大家都省成本。”前資深券商保薦代表人王驥躍對第一財經記者稱。

在業內看來,另一個角度在於,在明確的規則之下,體現了企業應報盡報的預期,鼓勵“免試生”、助力“潛力生”。

“科創板水池的水量太小,現在要做的就是要加大科創板的擴容,尤其是在疫情之下,科創板更應該加大IPO擴容,接受更多的企業上市。”董登新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科創板的審覈模式、審覈效率,定價市場化,以及高效的退市制度,這些都是科創板的優勢。科創板要加大擴容的力度,加速接納各種業態的創新企業,包括境外的中概股,爲投資者提供更加多樣化的投資標的。

週歲成績單

2019年3月22日,科創板首批受理申報上市的9家企業走進科創板“考場”。一年後,這一數據已經超過200家。

截至3月29日,科創板受理企業221家,其中,註冊生效102家,提交註冊14家,已受理10家,已問詢37家,通過上市委會議的1家,因中止及財報更新的有32家,終止審覈的25家。

註冊生效的公司佔到整體受理企業的46.15%,其中94家科創企業已掛牌上市。已上市的94家企業總股本294.68億股,其中總流通股份45.22億股,總市值達到1.21萬億元,流通市值爲1901.29億元,平均市盈率在83倍左右。

在已上市的企業中,目前已有88家企業發佈了2019年業績快報,有69家企業的淨利潤同比呈增勢,佔比78.41%。其中,特寶生物(688278.SH)淨利潤同比增幅最大,超3倍;傳音控股(688036.SH)、石頭科技(688169.SH)、中微公司(688012.SH)的淨利潤同比增1倍以上。

剩餘的19家淨利潤同比下降的公司中,優刻得(688158.SH)、容百科技(688005.SH)的淨利潤同比降幅均超50%,分別爲72.71%、55.46%。

以行業來看,已上市的企業中,按照申萬一級行業歸類,醫藥生物(19家)、計算機(19家)、機械設備(18家)、電子(17家)這四個行業的企業較多。

另外,在目前已受理的10家企業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也相對較多,有4家企業,其中,AI芯片公司寒武紀受到市場的關注。

對於這一年多來的科創板運行情況,王驥躍表示,整體還好,總體上體現了註冊制精神,審覈方面也可以更優化一些,總結前期審覈遇到的共性問題,可以更多出臺一些信息披露指引、審覈規範指南之類,“這次科創屬性的規定,也可以說是一個總結審覈經驗的結果”。

在董登新看來,科創板不僅要滿足各種業態的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需要,支持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同時,也需要爲投資者提供了更加優秀、更加多元的科創類企業。科創板將會引領中國的產業升級,在搭建新型產業體系和架構上提供支持。

(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