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7日召開會議,分析國內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形勢。在宏觀政策方面,中央首次提出“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來應對疫情對經濟造成的影響。
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1-2月經濟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的國內內部經濟承壓。而隨着海外疫情的快速惡化,外需下滑與全球產業鏈受阻或使經濟在二季度繼續承壓。3月26日召開的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一季度例會也提出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判斷。
當前歐美多個國家都推行了大規模財政刺激計劃,中國的宏觀政策怎麼走?
此次政治局會議定調指出,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抓緊研究提出積極應對的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爲,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
這是疫情以來,中央首次提出要“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
考慮到2019年的赤字率爲2.8%,這或意味着今年的赤字率有可能突破3%。此前多家機構和經濟學家建言,可將公共預算赤字率提高至3%-4%。
今年2月,全國人大財經委原副主任吳曉靈、全國社保基金原副理事長王忠民、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等17人建議適當提高今年的赤字率至3.5%,如此可爭取7000億元資金;二是建議發行特別國債,規模建議不少於1萬億元。
中國歷史上曾有兩次發行特別國債。首次是在1998年,財政部向四大國有行發行了2700億元特別國債,所籌集資金用於補充四大行資本金,化解不良資產,提高四大行的資本充足率。第二次是在2007年,發行15500億元特別國債用於購買2000億美元外匯,作爲中投公司的資本金,減輕央行的流動性對衝壓力。日本、韓國、智利、阿根廷等國家都有特別國債發行的案例,主要用於應對地震等自然災害的災後恢復、金融危機或主權信用危機的對衝等。
中國四十人論壇(CF40)高級研究員張斌此前向澎湃新聞表示,當前宏觀經濟運行呈現總需求水平偏低、經濟增速低於潛在增速的特點,防範廣義信貸收縮風險尤爲重要。發行特別國債可增加全社會的廣義信貸,彌補疫情階段的商業貸款下降,有助於保持廣義信貸增長的基本穩定。憑藉政府信用發行低成本、長週期的特別國債是爲收支缺口融資的最佳方式。”
張斌還強調說,需要汲取過去經濟刺激方案的教訓,政府收支缺口不能讓地方政府從商業金融機構融資,這樣做其實是放棄了利用政府信用低成本融資的優勢,不僅融資成本更高,而且可能給金融機構留下大量不良資產,增加系統性金融風險。政府收支缺口不能讓企業買單,這樣做沒有起到幫助居民和企業部門渡過難關的政策初衷。
中信證券研究部指出,若發行特別國債,基建補短板或爲其主要投向:1)預計特別國債或主要用於基建補短板,在專項債和政策性金融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基建對穩定經濟的作用,以應對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和就業壓力;2)可創新特別國債的使用用途,將部分特別國債用於支持銀行的永續債發行,提高銀行的信貸投放能力和投放意願,並通過乘數作用進一步放大特別國債的政策效果;3)在客觀上,若發行特別國債有助於緩解財政壓力,間接地助推政策在其他領域落實,如疫情防控、企業減稅降費、地方轉移支付等。
從此前的兩次發行歷史來看,特別國債發行需由財政部提出議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比赤字率調整等需要在全國“兩會”上決定的事項更爲靈活。若發行特別國債或可助推基建增長,爲穩定經濟和主體預期起到關鍵作用。
增加地方專項債規模
此次政治局會議還重申,要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
2019年新增專項債務限額2.15萬億元。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副司長劉世虎在3月份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將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抓緊準備專項債券項目,支持有一定收益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中金公司研究部預計,2020年一般公共預算赤字率可能提高至3-4%,地方政府專項債可能增加至4萬億元左右。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