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的最後一天,美國與阿富汗塔利班達成協議。美國及其北約盟國同意在14個月內撤出阿富汗,塔利班同意在自己控制區內禁止基地組織和其他極端組織的活動。經過18年的混戰,美國終於決定要從阿富汗這個大國墳場脫身了。阿富汗各方的漫長角逐,也出現了一個階段性時刻。
美國敗了。美國在阿富汗花費近2萬億美元,付出了2400多名軍人的生命,當初要推翻的塔利班政權,現在又要回來了;當初要打倒的基地組織,後來擴散到更多的國家,對美國構成更廣泛的威脅。在戰略上,美國本來希望以阿富汗爲跳板和機遇,撬動大中亞戰略和大中東戰略,進入西方世界從未進入過的亞洲內陸地區,在中國與俄羅斯之間打入一個戰略楔子。現在看來,也不可能了。雖然在協議簽署以後,美國國防部長仍然放了狠話,稱如塔利班不遵守協議,美國就會延緩撤軍。但美國既然簽了協議,其他的就不重要了。放狠話,只能更加顯示出自己的無奈而已。
塔利班勝了。塔利班本是一介學生軍,在阿富汗內戰中起家,先從南向北橫掃,又在美國打擊下從北向南敗退。但塔利班居然屢敗屢戰,18年後又獲得了新的機遇。所以,代表塔利班簽字的巴拉德稱:我們贏了。與美國簽署正式協議,表明塔利班已經正式被美國承認爲一個合法的武裝組織。這將爲塔利班與其他國家的正式交往打開大門,與巴基斯坦之間的關係也不再需要遮遮掩掩了。並且,美國撤軍不是結束,更可能是一個新的開始。無論從哪種角度來看,美國撤軍以後,塔利班在阿富汗的政治和軍事影響都會上升。
印度輸了。美國推翻塔利班政權以後,印度也藉機進入了阿富汗。印度在阿富汗有兩大戰略目標:一是削弱巴基斯坦在阿富汗的戰略影響,把阿富汗從巴基斯坦的戰略後院,改造成打擊巴基斯坦的新前沿陣地。爲此目標,印度在阿富汗投入數十億美元的援助,在阿富汗與塔利班以外的任何可能團體進行合作。二是在前一個戰略目標實現以後,印度把阿富汗建設通向中亞甚至是俄羅斯的一個新戰略通道。爲此,印度投入巨資建設伊朗恰巴哈爾港,並打通從港口經過伊朗陸地進入阿富汗的戰略通道。但是,印度的阿富汗戰略是寄託在美國戰略存在的基礎之上的。美國一旦走了,阿富汗形勢一變,印度的戰略投資基本上要打水漂。
巴基斯坦贏了。在戰略上,印度輸了,就是巴基斯坦贏了;阿富汗塔利班贏了,也就是巴基斯坦贏了。巴基斯坦堅持不懈地支持阿富汗塔利班,甚至不惜因此與美國和阿富汗中央政府之間出現巨大矛盾,並承受重大損失。現在看來,巴基斯坦成功地消除了兩線作戰的最危險的戰略可能,並有可能在阿富汗發揮更大的作用。巴基斯坦甚至還有機會改善與美國的關係。
中國對了。中國在阿富汗問題上有三個考慮:第一,中國不是阿富汗問題的主要相關方,也不需要承擔主要的責任和風險;第二,中國是一個大國,要對阿富汗問題作出必要的、負責任的反應;第三,阿富汗是中國的鄰國,阿局勢會對中國產生影響,阿和平與穩定符合中國的利益。基於這三點,中國在阿富汗問題上持謹慎參與原則,主要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推動經濟合作,努力與各方低調打交道。現在看來,中國的阿富汗政策和具體作法是正確的,投入小,風險低,可持續性強。
美國稱這是一個將“帶來和平的協議”。對於美國來說,離開以後,自己在阿富汗問題上就“和平”了。但是對阿富汗人民來說,“和平”還是一個問號,繁榮更是一個未知數。無論如何,美國與塔利班的協議,都幾乎是大國命運的一個隱喻。一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不是被另外一個世界大國打敗的,而是被一個非政府武裝團體用路邊炸彈騷擾走的。至強之處即爲弱,至弱之時即爲強。對於大國和強勢集團來說,謹慎地守住自己的力量邊界,低調地運用自己的資源,是從美國的“阿富汗十八年遊”中應該得到的經驗與教訓。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