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 疫情全球蔓延 聯合國官員:由城市化帶來的災禍已成惡性循環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記者Alice

編譯 如一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稱,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長是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傳染性疾病在亞洲蔓延的兩個主要原因。

佔世界人口60%的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正經歷着快速的城市化。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統計,21世紀的頭十年裏,東亞有近2億人遷往城市地區。大批人口涌向東亞城市,其規模相當於世界第六大國家的人口數。

如此大規模的人口遷移意味着,森林被破壞,取而代之建造成爲居民區。野生動物被迫向靠近城鎮的區域遷移,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家畜和人類。然而野生動物通常攜帶大量病毒,例如,蝙蝠身上可以攜帶數百種病毒。病毒從一個物種傳到另一個物種,最終會感染人類。

因此,過度的城市化變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人口變多招致了更多的森林砍伐,人類的擴張和動物棲息地的喪失最終殺死了以齧齒動物爲食的捕食者。隨着這類捕食者的消失,或至少是其數量的急劇減少,齧齒動物的數量便會激增。一項在非洲的研究表明,人畜共患疾病的風險也是同樣的道理。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2016年的一份報告中表示,隨着森林砍伐、城市化、農業集約化和資源開採爲病原體從動物傳播到人類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不斷增長的人口和日益惡化的氣候變化對土地造成了更大的壓力。

報告稱,人類60%的傳染病是人畜共患的,土地使用的變化和農業產業的轉變——包括更密集的耕作,是主要的驅動因素。

總部位於佛羅里達州的研究機構迷宮全球健康中心的首席執行官卡倫•塞洛斯表示:“土地使用的變化,比如在曾經有森林的地方修建道路或城市,會對生態、社會經濟、人類和動物羣造成連鎖性影響。城市化導致城市人口密度增加,從而增加了大規模傳染病爆發的可能性。”

這在亞洲尤其如此,擁擠的城市往往規劃不當,逐漸擴大的不平衡發展使各城市在疾病暴發的準備和應對方面更加脆弱。

曼谷非營利組織人類與森林中心(RECOFTC)執行主任大衛•甘茲說“人類健康與動物健康有關,但也與森林的健康有關。通過以人爲中心的林業活動來加強當地人民的土地權利,可以減少由森林砍伐造成的病毒流行的風險。”

全球目前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數突破17萬,其中超6500人死亡。

新冠病毒也是人畜共患疾病,這意味着它們是從動物傳播給人類的。其他的例子包括由狸貓傳播的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由駱駝傳播的中東呼吸系統綜合症,以及埃博拉病毒和禽流感。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野生動物局局長多琳•羅賓遜說:“隨着人類活動對野生棲息地的持續破壞,從動物傳給人類的疾病正在增加。”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