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七月
不足2500萬的日票房不斷出現。
以78.22億完美收官的春節檔,對於疫情之後的國內電影市場無疑是一劑強心劑。但是,這個史上最強春節檔過後,大盤“跳水”非常明顯,原本3000萬的日票房最低線被重新拉回了不足2500萬,加重了整個市場的憂患。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距離下一個重點檔期——暑期檔的到來還有好幾個月,即將連續到來的清明檔和五一檔便成了當下市場最爲期待的小長假。尤其是,時隔多年重新加長的五一檔,從今年開始極大可能會跳出原來的第二梯隊,成爲僅位於重點檔期之下的次重點檔期,甚至有可能晉升爲第五大重點檔期。
而從今年的清明檔、五一檔來看,兩個檔期都雲集了不少國產影片,超過10部影片的定檔數量可以看作是近五年之最,且一衆主力影片的看點十足,整個市場顯然是對拿着一手“好牌”的兩個檔期抱有更高的期待。
不過,在沒有了往年進口片的支撐之後,今年完全靠國產片口碑發酵的清明、五一檔期,分別呈現出了數量多體量不足和數量多體量超標的現狀,難以客觀預測檔期相應的市場容量。同時,這兩個檔期還面臨着出遊熱情不低於2019年同期,以及觀影習慣尚未成熟等問題,想要實現更多的市場容量有着一定的阻礙力。
國產片上演腰部影片數量戰
影片數量不匹配檔期容量。儘管今年的清明檔、五一檔還未開打,但這兩個檔期能否成爲史上同檔期的票房最佳,已經呈現出了較爲明顯的機遇和挑戰。
從定檔影片的數量來看,今年清明檔和五一檔紛紛以超過10部影片的數量成爲了近五年之最,其中清明檔有着《我的姐姐》等12部定檔影片,算上兩會期間宣佈定檔4月30的《中國·醫生》,五一檔則有13部影片定檔。經歷了春節檔之後的“片荒”,這兩個檔期有望給國內觀衆帶來諸多新片,已經具備了衝擊更多市場空間的“地基”。
而從影片類型和主創團隊來說,今年清明檔和五一檔的定檔影片涵蓋了多元化的類型題材,看點也較爲充足,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再創新高的可能性。
不過,雖然這兩個檔期都有着不少影片定檔,但這兩個檔期面臨着同樣的問題,即期間將上映的影片都是國產片,基本沒有與之競爭的進口片;即使清明檔還有《哥斯拉大戰金剛》這個選項,但上映已一週的影片擁有的熱度也會相應減弱。
更值得注意的是,從今年清明檔和五一檔定檔影片的體量和數量來看,看似這兩個檔期的新片數量衆多,但所擁有的體量很難說是適合檔期的。
首先是清明檔,這個三天假期組成的檔期缺乏商業大片的支撐,目前已有的12部影片基本上都屬於中小體量影片,僅靠這些影片進行平分秋色的數量戰,難以充分挖掘檔期深度。尤其是,動畫電影占了近一半,僅有《西遊記之再世妖王》屬於成人向,但低齡向動畫一向在有限的市場空間內競爭,再次削弱了這個檔期實力。顯然,影片體量是不夠的。
再是五一檔,除了有着《中國·醫生》和《古董局中局》兩部頭部影片即將發揮“救市”作用力之外,今年延長至5天假期的五一檔還有着7部賣相差距並不大的腰部影片,檔期稍顯擁擠,競爭力不足的影片很容易失去排映空間,這樣的“2+7”競爭格局對於這個檔期能夠承載的體量來說是有些過量的。
從往年看,清明、五一檔怎麼樣了?
基本以進口片爲主力。
實際上,不僅僅是從目前定檔影片的數量和體量來看,今年的清明檔和五一檔有着再創新高的更多可能性,分析這兩個檔期的歷史整體走勢也能看出來這一點。
從往年來看,在全年的檔期中,對比五一檔、元旦檔、端午檔等其他三天小長假組成的檔期,清明檔屬於存在感相對較弱的。以近五年爲例,清明檔的總票房體量一直沒有突破7億的門檻,基本處於全年檔期中的墊底位置。
同時,清明檔往往處於每年4月初的觀影低谷時期,檔期對於大片的吸引力是明顯不足的,每年包含《嫌疑人x的獻身》《暴裂無聲》等影片的片單就是證明。這個檔期也少有爆款和黑馬作品出現,表現最好的國產片當屬2019年的《反貪風暴4》。
而五一檔之前仍屬於三天小長假組成的腰部檔期。大盤數據從2015年不含服務費的6.34億一路上漲至2019年含服務費的15.27億,近五年的五一檔一直處於較爲明顯的上升狀態,平均每年同比漲幅超過了30%。
不過,從近五年的五一檔來看,檔期內上映的新片數量並未超過9部,而上映新片中的國產影片佔比往往不低於一半,但多以中小體量影片爲主。
不僅如此,往年的清明檔和五一檔一直都有着不少進口片,尤其是好萊塢大片的支撐,且這些進口片往往能夠在這兩個檔期中起到尤爲重要的“救市”作用:以2019年爲例,清明檔有《雷霆沙贊!》和《調音師》,貢獻了近4成的票房成績;而創新高的五一檔則有《復仇者聯盟4》佔據了八成的大盤,位居第二名的是《何以爲家》。
對比之下,無論是如今新片的數量和體量、還是檔期歷史整體走勢,以國產片爲主的今年清明檔和五一檔無疑是拿了一手“好牌”。
尚未成型的清明、五一觀影習慣
檔期需要市場進一步培養。
毫無疑問的是,如今的國內電影市場已經呈現出了非常明顯的頭部國產大片強強綁定四大重點檔期的行業趨勢。像是從之前的“1+5”競爭格局發展到之後的“2+7”競爭格局,每年春節檔都基本上雲集了整個行業的頭部影片。
在經歷了疫情帶來的長達半年的“冰封期”之後,國內電影市場不僅陷入了“片荒”的困境,還面臨着因觀影信心不足、長期處於復甦階段而帶來了影片定檔更加依賴重點檔期的問題。然而,這帶來的是不少潛力影片只能拿到不達預期的票房成績,比如差點折戟今年春節檔的《人潮洶涌》,換個檔期或許能成爲不折不扣的黑馬。
因此,對於當下的國內電影市場來說,影片的檔期分佈需要更加均衡和理性,這需要培養起來四大重點檔期之外的其他腰部檔期,來滿足更多影片的定檔需求,而不是隻願擠在四大重點檔期裏無限“內卷”,最終以遺憾退場。
具體來看,由於端午檔和中秋檔分別容易重疊暑期檔和十一檔,元旦檔自帶跨年屬性和賀歲檔的加成,清明檔和五一檔便成了培養僅次於重點檔期的腰部檔期的最好“試煉場”,還能極大程度上緩解春節檔至暑期檔之間較長的“冷窗口期”。
尤其是,已經重新延長至五天假期的五一檔,從檔期長度方面來看更具有市場實驗意義。從今年開始,五一檔有着擺脫之前第二梯隊的極大可能性,從而成爲僅位於重點檔期之下的次重點檔期,甚至有可能在未來晉升爲第五大重點檔期。
問題在於,今年的清明檔和五一檔雖然受到了更多的行業關注,有更多的、更大體量的國產影片進行定檔,但這兩個檔期在今年能夠實現的票房總成績以及單片票房成績是有所打折扣的。
畢竟,從往年來看,國內觀衆的清明、五一觀影習慣尚未培養起來,影院觀影並不是大衆娛樂消費的首選。再加上,今年清明、五一假期的出遊熱情超過2019年同期已經可見端倪,出行、酒店、門票等相關預定量基本已經超過了2019年同期。這些都會極大程度上影響清明檔和五一檔的大盤表現。
由此可見,今年清明、五一檔能夠實現的檔期容量有多少目前無法進行預測,但目前影片陣容想要實現的大盤體量可能難以達到。不過,這兩個檔期的表現仍將爲市場如何更加均衡、理性地調節檔期分佈,提供一個參考案例。
(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