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外長會晤相互探底“鬥而不破”

亞太日報

text

當地時間5月19日晚,正在冰島出席第12屆北極理事會部長級會議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舉行單獨會晤。這是美國拜登政府上臺4個月以來,兩國外長首次面對面會晤。根據媒體報道,雙方就中東、伊核、阿富汗、新冠疫情、氣候變化等國際熱點問題交換了看法,並就兩國關係中的關鍵話題表達了各自觀點。作爲美國總統拜登和俄羅斯總統普京6月會晤前的外交程序,此次會晤被認爲象徵性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李勇慧認爲,布林肯與拉夫羅夫的此次會晤,更多地是雙方的一種試探,在俄美關係仍存在許多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情況下,俄美關係實現轉圜的餘地並不是很大,當前這種“鬥而不破”的狀態仍將持續。

一方面,當前美俄關係間仍存在巨大矛盾。自2014年以來,美俄關係迅速惡化,特別是在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一系列的單方面退約行爲,嚴重損害了美俄之間在軍控、核安全、互聯網安全、烏克蘭問題等多領域的合作關係,加劇了雙方的對抗態勢。布林肯在19日的會晤中就表示,美俄之間“存在分歧不是祕密”,拉夫羅夫則表示,兩國“對國際局勢的評估存在嚴重分歧”,“在如何解決局勢正常化的方法上存在嚴重分歧。”

拜登政府上臺後,美俄之間劍拔弩張的對抗局面也並未得到有效緩和。兩國在烏克蘭、網絡安全、人權、干預選舉等問題上分歧明顯,對抗加劇。上臺不過4個月,拜登已經多次因俄反對派人士納瓦利內“中毒”事件下令制裁俄羅斯。4月份,拜登政府又以俄羅斯涉嫌進行網絡襲擊、干預美國總統選舉等“有害外國行爲”爲由,驅逐了10名俄駐美外交官,並對部分俄羅斯科技公司實施了新制裁。由此引發了俄羅斯與美國、捷克等國的一輪互逐外交官浪潮。作爲對美國一系列不友好舉動的反制,俄羅斯政府5月14日宣佈將美國列入對俄不友好國家名單。實際上,5月20日正是俄方爲被逐的美國外交官設置的最後離境期限。李勇慧認爲,當前俄美關係尖銳對立,很難因爲一次外長會晤或者元首會面出現改善。

另一方面,美俄之間也存在潛在的合作空間。拜登政府上臺後,美俄在軍控領域實現有限合作。2月3日,俄美兩國完成延長《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有效期協議的相關內部程序,條約有效期延長至2026年2月5日,內容不變。俄羅斯外交部發表聲明稱,俄美需要努力推動雙方軍控領域對話重回穩定軌道,在鞏固國家安全和全球戰略穩定方面取得新的成果;布林肯則表示,美國將利用5年的延長期尋求與俄方達成涉及俄所有核武器的軍控協議。除此之外,美俄在疫情和氣候變化、伊朗、朝鮮以及阿富汗問題等領域,也存在着合作空間,拉夫羅夫就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美國總統拜登同意兩國應在利益吻合之處合作,特別是在戰略穩定問題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外長會晤開始前,美國國務院宣佈解除美國對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公司及其首席執行官馬蒂亞斯·瓦尼格的制裁。作爲連接俄羅斯與德國的一條重要能源通道,過去多年來美國一直以“國家安全”爲由,阻撓歐洲與俄羅斯完成相關項目建設,並對參與項目建設的公司、船隻等實施了多輪制裁,引發俄羅斯和德國等國的不滿。《華盛頓郵報》稱,此舉有助於穩定“已經驟降到冷戰時期水平”的美俄關係。李勇慧認爲,美國政府這一決定在一定程度上對俄羅斯釋放出了緩和矛盾的信號,可以爲未來的談判和博弈創造了讓步和調整的空間。

英國《衛報》特別提到,此次布林肯與拉夫羅夫舉行會晤的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正是1986年時任美國總統里根與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舉行元首峯會的所在地,那次著名的峯會成爲東西方軍備競賽和國際緊張局勢趨於緩和的重大轉折。但是對信任不再、矛盾重重、對立尖銳的美俄關係來說,布林肯與拉夫羅夫的此次會晤,程序性、象徵性遠大於實質性,拜登和普京那場連地點都仍在空中飄蕩的會晤恐怕也難以爲美俄關係“破冰”。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