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銀行借互聯網平臺高息攬存,月付利息年化收益最高超7%

亞太日報

text

在金融科技快速發展之際,藉助互聯網引流獲客成爲民營銀行突圍的利器。不少民營銀行推出的存款產品收益最高可達近5%,部分平臺爲攬客在收益補貼上,有過之而無不及,其補貼的收益率甚至達到了6%,使得平臺銷售部分產品1個月年化收益率可達7%以上。

此外,民營銀行加大攬儲的同時,傳統商業銀行線下攬儲氛圍顯得冷清。商業銀行存款利率有所下行,而一直備受投資者青睞的大額存單利率已鮮見4%以上。同時,不少投資者無奈將存款“搬家”,轉向收益率更加“誘人”的保險產品或者基金產品。

民營銀行發力互聯網金融引流產品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對多家互聯網金融平臺進行梳理髮現,多家民營銀行儲蓄存款出現在平臺“新手推薦”“熱銷榜”等顯眼位置,頗受關注。爲了吸引投資者,一些互聯網金融平臺推出加息券、新人紅包、支付獎勵金等活動。

記者瀏覽一家互聯網金融平臺發現,“銀行精選”欄目下絕大多數是民營銀行的存款產品。大部分產品的收益率都超過4%,起投金額最少僅有50元,而且期限靈活,與傳統銀行相比具有很高的吸引力。值得注意的是,記者發現,部分銀行的產品在平臺的補貼收益之後月付息年化利率達到了7%以上。

例如,某互聯網金融平臺推出的一款30天存款產品,1000元起存,存款年利率爲4.35%,同時註明再疊加15天+6%的補貼收益率,按此計算,該款產品最終可獲得年化7.35%的存款收益。而且持有期內可隨時支取,按月付息。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部分民營銀行推出的產品確實較有競爭力。除了一些基礎福利是銀行的“標配”之外,不少互聯網金融平臺在推薦存款產品上可謂下足功夫。除了贈送收益助力券提高產品的收益之外,一部分銀行還有獎勵金貼、現金、積分、抽獎等。

例如,在京東金融理財平臺上,其中有一款存款產品利率爲2.175%,持滿1年,前100天可獲得6.675%的獎勵收益,持有滿100天不滿1年,前100天也可獲得4.85%的收益。

記者梳理髮現,除了普通定期存款、大額存單之外,互聯網平臺上熱推的基金、保險產品引起投資者關注。很多平臺通過高收益以及產品的設計吸引投資者。

例如,某互聯網金融平臺推出了一類特殊的基金組合產品。其中一款產品止盈年化利率在8%,持有時長360天。據產品說明介紹,該款產品按期發行,每期有固定的止盈年化收益率和建議持有時長;爲避免市場短期波動導致的非理性贖回,設置冷靜期,冷靜期不觸發止盈功能,冷靜期結束後,達到止盈年化收益率會發送短信提醒。

在利率下行背景下,爲何民營銀行還能推出高收益產品。中國銀行業協會研討部副調研員王麗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與傳統商業銀行相比,民營銀行網點較少,或有的互聯網銀行沒有停業網點,只需線上渠道,並且知名度和認可度相對要低。因而,在負債方面面臨較大的壓力,存在存款收益攬存的動力。

傳統商業銀行線下攬儲不積極

民營銀行在高息攬儲的同時,傳統商業銀行攬儲卻“淡定”。以往“送禮”、返現金券、抽獎的活動難覓蹤影。部分銀行還下調了存款利率,更多銀行均表示,理財產品和存款產品的利率只會越來越低。

記者瞭解到,各銀行手機銀行推出的特色存款產品最高在3%左右,而且起購金額較高,期限較長,一般在3年—5年。 而普通的整存整取的定期存款給出的利率更低,1萬元起購,一年期的定存利率爲1.95%,二年期定存利率爲2.52%,三年期定存利率爲3.3%,之前受儲戶青睞的大額存單利率也進行了下調。

據《證券日報》記者走訪的多家銀行營業網點經理介紹稱,目前銀行的存款產品普遍下調,大額存單利率也下調,利率達4%的產品已經銷聲匿跡,最高利率也僅爲3.9%,而且額度有限。

記者通過調查發現,目前銀行發行的1年期、2年期20萬元的大額存單利率基本維持在2%左右,3年期20萬元大額存單利率基本維持在3%以上。

以某股份制銀行的一款大額存單爲例,該產品從原來年化利率4%以上下調到3%以上,而且起購金額要求在25萬元。

“今年以來銀行存款以及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都呈現下降趨勢,過去‘高息攬儲’的情況不復存在。”某股份行理財經理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記者也注意到,部分銀行支行網點冷冷清清,前來諮詢購買存款產品的人也寥寥無幾。記者隨機採訪了部分投資者,不少投資者“吐槽”存款產品利息太低。 “最近我有一筆存款產品到期,到期之後更傾向於購買基金、保險產品,收益相對要高一些”。

(來源:澎湃新聞)